信目勿信耳。宋代。黄庭坚。今代顾虎头,骨相自雄伟。不令长天宫,亦合丞御史。能贫安四壁,无愠可三已。昨来立清班,国士相顾喜。何因将使节,风日按千里。汲黯不居中,似非朝廷美。太任录万事,御坐留谏纸。发政恐伤民,天步薄冰履。苍生忧其鱼,南亩多被水。公行图安集,信目勿信耳。
这首诗词是宋代黄庭坚创作的,《次韵子瞻送顾子敦河北都运二首》。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今代顾虎头,骨相自雄伟。
不令长天宫,亦合丞御史。
能贫安四壁,无愠可三已。
昨来立清班,国士相顾喜。
何因将使节,风日按千里。
汲黯不居中,似非朝廷美。
太任录万事,御坐留谏纸。
发政恐伤民,天步薄冰履。
苍生忧其鱼,南亩多被水。
公行图安集,信目勿信耳。
诗意:
这首诗词写的是宋代文士黄庭坚送别朋友顾子敦的感慨之作。黄庭坚以顾子敦的形象,表达了对其威仪和才华的赞叹。他说顾子敦虽然没有被封为官员,却有着宰相的风采,不愧为丞相级别的人物。黄庭坚称赞他能在贫困中安度日子,心境从容自在。近来他在朝廷中得到重用,国士们都为此而高兴。黄庭坚不禁想问,顾子敦为何要担任使节,去远方奔波。他认为像汲黯那样不留在朝廷中的人,似乎不符合朝廷的美德。他担任太守之职,却还能处理万事,留下一纸谏言。他担心政策的实施可能会伤害百姓,就像在薄冰上行走一样。人们担心洪水泛滥,农田被水淹没。黄庭坚希望顾子敦能够以公正行事,确保人民的安居乐业,并希望他能够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不是听信耳边的流言蜚语。
赏析:
这首诗以朋友顾子敦为主题,通过对他的赞美和思考,展示了作者对朋友的敬佩和对世事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以突出顾子敦的非凡之处。通过描述顾子敦的风采和才华,黄庭坚表现了自己对朋友的赞赏之情。他同时对朝廷政治和社会状况进行了思考,表达了对政策的担忧和对民生的关切。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展示了黄庭坚对时代的关注和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朋友顾子敦的赞美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展示了黄庭坚敏锐的观察力和对时代的关注。同时,诗中所表达的对人民安居乐业的关切也体现了黄庭坚的社会责任感。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