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南楼书事

鄂州南楼书事朗读

译文


站在南楼上倚着栏杆向四周望去,只见山光、水色连在一起,辽阔的水面上菱角、荷花盛开,飘来阵阵香气。
清风明月没有人看管自由自在,月光融入清风从南面吹来,使人感到一片凉爽和惬意。

注释


鄂(è)州:在今湖北省武汉、黄石一带。南楼:在武昌蛇山顶。
四顾:向四周望去。山光、水光:山色、水色。
凭栏:靠着栏杆。十里:形容水面辽阔。芰(jì):菱角。
并:合并在一起。一味凉:一片凉意。

参考资料:

1、包和平编著.书画千家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11:第283页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夜登楼眺望的情景。“明月”在诗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因为有朗朗的明月,才能在朦胧中看到难以区别的山水一色的景象,才知道闻见的花香是十里芰荷散发的芬芳。特别妙的是诗的后两句,本来只有清风送爽,可是因为皎洁的月光,它那么柔和、恬静,所以诗人觉得清风带着月光,月光就像清风,它们融合在一起送来了凉爽和舒适。

  欣赏这首小诗,读者很容易忘记自身的处境,仿佛自己也登上南楼来乘凉了。这样的感觉是这样来的。先从外界景象来看:四外山水落石出,十里芰荷 ,楼头清风,空中明月,远方近处,天上地下,以南楼为中心,构成一个高远、清空、富有立体感的艺术境界。再从自身感受来说:山光、水光、月光,是眼睛的视觉所感到的;芰花、荷花的香气,是鼻子的嗅觉所感到的;清风——夜凉,是皮肤的触觉以及耳朵的听觉听感到的;而“南楼一味凉”的“味”字,还隐含着口舌的味觉在起作用,好像在那里细细地美美地品尝一般。总之,读者的眼睛、鼻子、耳朵、口舌、皮肤种种器官司的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种种功能,统统被调动起来,集中起来,共同参与对这南楼夜景的感觉、领略、体验。此景此情,令人生出如临其境的感受,成了自然而然的事。这便是作品的艺术魅力,诗人的艺术追求了。

  黄庭坚一生,道路崎岖坎坷,由于遭受人陷害中伤,曾贬官司蜀中六年之久;召回才几个月,又被罢官司来武昌闲居。当夜纳凉南楼,眼见明月清风,无拘无束,各行其是,想到自己每欲有所作为,却是动辄得罪,怅恨之情,于是潜滋暗长。“清风明月无人管”,正是诗人这种心绪的自然流露。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朗读
()

猜你喜欢

玉节朝辞出凤楼,朱旗遥映塞垣秋。宁边旧属西台重,当宁今无北顾忧。

铃阁春风閒卫戟,海山晴日动轻裘。极知根本须才杰,未为还朝是黑头。

()
无数乱红看不足,碧潭还对一枝斜。
春光欲去谁留得,水面浮来几落花。
()

游蜂与狂蝶,无计旁檀心。

()

水绿山青。花飞柳轻。捲帘无事调筝。写愁肠意萦。

情牵意萦。梦杳难成。香飘一片魂惊。见窗前月明。

()

若有龙兮,渥洼之子,荣河之孙。产自月窟,来于大宛。

筋权奇而虎脊兮,肉磊磈而峰观。精神变化不可测兮,上贯乎星房之垣。

()

雪霁池上亭,晴光照泉石。
暖觉岸冰销,静闻簷溜滴。
务简身暂闲,景幽心自适。

()

传法仙城后,流名上国高。游方缘渐契,无亦太忉忉。

灵岩山下草,今古几回春。不有开堂日,焉知卷席人。

()

珠络玲珑,罗囊闲斗,酥怀暖麝相倚。百和花须,十分风韵,半袭凤箱重绮。茜垂西角,慵未揭、流苏春睡。熏度红薇院落,烟锁画屏沈水。

温泉绛绡乍试。露华侵、透肌兰泚。漫省浅溪月夜,暗浮花气。荀令如今老矣。但未减、韩郎旧风味。远寄相思,余熏梦里。

()
无一法与人,岂有二种语。
居士门墙高,逢人恁麽举。
石梁踏断眼皮横,师子游行无伴侣。
()

()

我昔弱龄时,辄侍而翁游。经畬日耕概,艺圃兼旁搜。

泰山一以颓,欲往将安从。岂意麒麟儿,复出湖水东。

()

不夜楚帆落,避风湘渚间。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烧山。

早泊云物晦,逆行波浪悭。飞来双白鹤,过去杳难攀。

()

秋气平分月正明,蕊珠宫阙对蓬瀛。巳驱急雨消残暑,不遣微云点太清。

帘外清风飘桂子,夜深凉露滴金茎。圣朝不奏霓裳曲,四海歌讴即乐声。

()

绿芰红蕖照眼新,池塘风软起青苹。
远山碧映重林暮,委径香传别洞春。
五月独为长道客,沧浪自有濯缨人。

()

偏喜青春作伴游,雨中谁驾李膺舟。天低水郭藏深树,风急沙汀起白鸥。

草色渐看三月景,潮声先到百花洲。临流洗耳人何在,莫向高山问许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