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不更寻源入。宋代。黄庭坚。缓辔松阴不起尘,岚山经雨一番新。遥知数夜寻山宿,便是全家避世人。落日已迷烟际路,飞花还报洞中春。可怜不更寻源入,若见刘郎想问秦。
诗词:《和答刘太博携家游庐山见寄》
缓辔松阴不起尘,
岚山经雨一番新。
遥知数夜寻山宿,
便是全家避世人。
落日已迷烟际路,
飞花还报洞中春。
可怜不更寻源入,
若见刘郎想问秦。
中文译文:
慢慢地驱驰,松树的荫凉不会掀起尘土,
岚山经历了一场雨变得焕然一新。
遥远地知道你数夜寻找山中的住处,
那便是你全家躲避尘世的人。
夕阳已经迷失在远山的云雾之间,
飞舞的花朵仍然向山洞中报告春天的消息。
可怜的是没有再去寻找源头,
若是见到刘太博,我想问他关于秦国的事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写给刘太博的回答。诗人以庐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景和寻找山中住处的情景,表达了对清幽山水和躲避尘世生活的向往。诗中的缓辔松阴和岚山经雨的描绘,展示了山水的宁静和清新,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诗人通过遥远地了解刘太博寻找山宿的情况,表达了对他远离尘世的赞赏和理解。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将目光转向自己,描述了夕阳迷失在山间云雾中的景象,以及飞舞的花朵向山洞报告春天的情景。这些描写象征了自然界的变化和生命的蓬勃,与诗人内心中对于追求真实和自由的向往相呼应。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遗憾,他没有再去寻找诗的源头,如果能见到刘太博,他想向他请教关于秦国的事情。这里秦国可以理解为历史中的一个象征,诗人希望通过与刘太博的交流,获取更多的历史智慧和人生感悟。
整首诗以山水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对尘世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历史智慧的渴望。同时,诗中的山水描写和自然意象给人以宁静、清新的感觉,展示了宋代诗人对于山水意境的独特表达能力。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