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荒三径通。宋代。黄庭坚。闻道台源境,锄荒三径通。人曾梦蚁穴,鹤亦怕鸡笼。万壑秋声别,千江月体同。须知有一路,不在白云中。
《次韵十九叔父台源》是宋代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听说台源的景色,犁地的小径通达。
人们曾梦见蚁穴,鹤儿也畏惧鸡笼。
万壑中传来秋声别,千江上映着同样的月光。
要知道有一条路,不在白云之中。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景色,那就是台源的境地。诗人通过对台源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触动。诗中的意象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世态炎凉的思考。
赏析:
1. 对比的手法:诗中通过对比的手法,将人与鹤、蚁穴与鸡笼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人曾梦见蚁穴,表明人类渴望自由和追求更广阔的世界;而鹤畏惧鸡笼,则暗示着人们在社会现实中的束缚和压抑。
2. 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中描绘了台源的秋声和月光,通过万壑秋声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宏伟和壮丽;而千江月体同的描写,则表达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统一。这些景观的描绘,与诗中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 白云中的一路:诗末的"不在白云中",暗示了诗人对追求真理和理想的思考。白云是一种飘忽不定的存在,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对于追求真理的警示,认为真理不应仅仅停留在理想主义的空中,而是要通过实践和脚踏实地的努力来实现。
《次韵十九叔父台源》这首诗词通过对台源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和社会现实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理想和真理的追求。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的运用,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对立与统一。整首诗意蕴含深远,富有哲理和思考,是黄庭坚作品中的一首杰作。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