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明风起作浪波。宋代。黄庭坚。能以一切声闻佛,能以法忍出世法。宴坐分身应十方,不取涅盘自饶益。伏住泥沙观止水,中有菩萨清凉月。无明风起作浪波,方会如来同觉海。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对佛法的赞美和对修行境界的探索,以及对菩萨的景仰和对如来的追寻。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能以一切声闻佛,
能以法忍出世法。
宴坐分身应十方,
不取涅盘自饶益。
伏住泥沙观止水,
中有菩萨清凉月。
无明风起作浪波,
方会如来同觉海。
这首诗词的诗意和赏析如下:
诗的前两句“能以一切声闻佛,能以法忍出世法”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修行的决心。诗人表示自己能够用一切感官的声音来体悟佛法,通过法忍超越尘世的法则。这里的“声闻佛”指的是通过听闻佛法来开悟,而“法忍出世法”则表示通过忍辱负重、超越世俗的修行方法来实现出世之境。
接下来的两句“宴坐分身应十方,不取涅盘自饶益”表达了诗人在修行中能够触及无限空间和时间的境界。宴坐分身即指诗人可以在静坐修行中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十方世界相通。而“不取涅盘自饶益”则表示诗人在修行中不追求涅槃解脱,而是通过修行获得自我完善和福祉。
接下来的两句“伏住泥沙观止水,中有菩萨清凉月”描绘了诗人通过冥想观察静止的水面,发现其中存在着菩萨的清凉月光。这里的泥沙代表尘世的纷扰和烦恼,而水面的静止则象征着内心的宁静和清净。菩萨的清凉月光则是指菩萨的智慧和慈悲,给予修行者宁静和指引。
最后的两句“无明风起作浪波,方会如来同觉海”表达了诗人对修行道路上困难和挑战的认识。无明风指的是无明的迷惑和烦恼,当它们产生时会引发波浪。只有当修行者能够超越这些波浪,才能达到如来的觉悟之海。这里的如来指的是佛陀的境界,同时也代表着最高的智慧和觉醒。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黄庭坚对佛法的崇敬和对修行境界的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佛教象征意象,描绘了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所经历的境界和挑战,以及修行的目标和意义。通过美妙的词句和深远的意境,这首诗词展示了佛教思想的庄严和诗人对灵性境界的探索。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