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歌者谁子

出自宋代张耒的《喜雨四首四》,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ēi gē zhě shuí zi,诗句平仄:平平仄平。
隙地秋日晓,寂无邻里音。
惟有草根虫,风前咽复吟。
悲歌者谁子,徂年惊苦心。
青灯夜斋静,微温生薄衾。
()
隙地:空着的地方。
寂无邻里:(名)①住家所在的乡里或市镇上互相挨近的一些街道:~之间。②同一个乡里的人:呵!说来咱们还是~。[近]街坊|邻居。
惟有:只有。
草根:一般指基层人民或零起点的创业者。
悲歌者谁子苦心:(名)费尽辛劳地用在某些事情上的心思或精力:别辜负他的~。②(副)用尽了心思或精力:~经营。
青灯:1.亦作“青鐙”。光线青荧的油灯。2.借指孤寂、清苦的生活。
温生薄衾

《喜雨四首四》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隙地秋日晓,
寂无邻里音。
惟有草根虫,
风前咽复吟。
悲歌者谁子,
徂年惊苦心。
青灯夜斋静,
微温生薄衾。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的清晨景象。在宁静的村庄中,除了草根下的虫鸣声,几乎听不到邻里的声音。诗人思考着那些悲伤歌唱的人,他们是谁?他们的心灵经历了多少岁月的磨难。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在灯下,感受着微温的薄被。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寂静的场景,通过对细微之处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考和感受。诗中的隙地秋日晓,寂无邻里音,给人一种宁静与孤独的感觉。草根下的虫鸣声成为整个场景中唯一的声音,强调了宁静的氛围。诗人思考悲歌者的身份和经历,表达了对人生苦难的关注和思索。最后,诗人以青灯夜斋静、微温生薄衾来描绘自己的境况,展现了一种宁静与孤独的生活状态。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以及对细节的观察和思考,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索。它展示了宋代诗人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人生哲理的关注,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张耒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