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身那得更无家。宋代。文天祥。午夜漏声催晓箭,寒尽春生洛阳殿。汉主山河锦绣中,可惜春光不相见。自胡之反持干戈,一生抱恨空咨嗟。我已无家寻弟妹,此身那得更无家。南极一星朝北斗,每依南斗望京华。
《胡笳曲·九拍》是宋代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困境中的心情和对国家的忧虑。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午夜漏声催晓箭,
寒尽春生洛阳殿。
汉主山河锦绣中,
可惜春光不相见。
自胡之反持干戈,
一生抱恨空咨嗟。
我已无家寻弟妹,
此身那得更无家。
南极一星朝北斗,
每依南斗望京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抒发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为主题。诗的开头描述了午夜的漏声催促黎明的到来,寒冷逐渐消退,春天在洛阳殿中绽放。然而,尽管国家山河壮丽,却可惜春光无法与人们相见,暗示着国家的困境和人民的苦难。
接下来的几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战乱的痛心。自胡之反持干戈,指的是胡人反叛,导致战乱不断,作者对此深感遗憾和痛心。他抱着悔恨和叹息的心情度过了一生,感叹命运的无常和自己的无奈。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无家可归和对家人的思念。他已经失去了寻找亲人的家庭,此时的他再也没有家可归。南极一星朝北斗,每依南斗望京华,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期望和对未来的希望,希望国家能够重归安宁,人民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整首诗词通过对个人遭遇和国家命运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同时也透露出对国家复兴和人民幸福的期望。这首诗词以其深沉的情感和含蓄的表达方式,展现了文天祥作为爱国诗人的才华和情怀。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文天祥。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