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乌替作牧猪奴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戏题所见》,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ǎo wū tì zuò mù zhū nú,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田家不遣儿牧猪,老乌替作牧猪奴
不羞卑冗颊得志,草根更与猪为戏。
一乌驱猪作觳觫,一乌骑猪作骐骥。
骑之不稳驱不前,坐看顽钝手无鞭。
人与马牛虽各样,一生同住乌衣巷。
吧声哑哑喙欲乾,猪竟不晓乌之言。
骑者不从驱者斗,争牛讼马傍无救。
猪亦自食仍自行,一任两乌双斗争。
不缘一童逐乌起,两乌顷刻斗至死。
()
遣儿牧猪奴不羞得志:(动)志愿实现(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小人~。[反]失意。
草根:一般指基层人民或零起点的创业者。
觳觫:因恐惧而颤抖的样子。
骑猪骐骥:骏马、良马。
不稳:不安稳;不牢固。不可靠。不安定,动荡,动乱。如:政局不稳。
坐看顽钝:顽钝,读音wán dùn,汉语词语,意思是愚笨;愚昧。
无鞭

《戏题所见》是杨万里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有趣的场景:田家不派人去放牧猪,而是让一只老乌鸦来代替放牧猪的工作。老乌鸦并不以此为耻,反而得意洋洋,与猪玩耍起来。它驱赶猪像驱赶牛马一样,骑在猪背上像骑在骏马上一样。然而,它骑得不稳定,驱赶得不前进,只能坐着看着猪愚钝无能,手中无鞭可用。人与马、牛虽然各有特点,但它们却与乌鸦一起生活在乌衣巷中。乌鸦发出嘎嘎的叫声,嘴巴都要干了,但猪却完全不明白乌鸦在说什么。骑者与驱赶者并不争斗,争吵的只有牛和马,而旁边却没有人来解救。猪自己继续吃食、行走,两只乌鸦则继续争斗。这场争斗并非因为一个孩子追赶乌鸦而起,而是两只乌鸦在短时间内争斗至死。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个荒诞的场景,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和动物之间的争斗。作者以幽默的笔调,将乌鸦与猪的行为进行对比,表达了对人性的讽刺和对现实的思考。这首诗词的赏析在于其夸张的情节和生动的描写,以及对社会现象的隐喻和批判。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杨万里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