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在地山在天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寄题周子中监丞万象台》,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ǒng hé zài dì shān zài tiān,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
昔从永和望青原,永和在地山在天
今从青原望万象,青原在下台在上。
乘成先生学海龙,眼高四海空复空。
如登中天骛八极,下视积苏同绛空。
万物一马喻多少,漆园小家穷计校。
须弥芥子亦未妙,葱岭老胡乌知道。
此诗解嘲仍索闹,举似先生应绝倒。
()
万象:(名)一切事物或景象:~更新|包罗~。
下台:(动)①从舞台或讲台上下来。②指卸去公职,失去权位。③比喻摆脱困难窘迫的处境:何必让人下不来台?
先生:(名)①老师(前面一般都加姓或名):李~|太炎~。②对知识分子的称呼。③对男子的尊称:~们、女士们。④旧时仆人称男主人。⑤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都带人称代词做定语):她~出差了。⑥(方)医生。⑦旧时称管账的人:账房~。⑧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算命~。
海龙空复视积

《寄题周子中监丞万象台》是宋代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从不同的地点观察世界,表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昔从永和望青原,永和在地山在天。
In the past, I looked at Qingyuan from Yonghe, with Yonghe on the ground and the mountains in the sky.
今从青原望万象,青原在下台在上。
Now I look at the world from Qingyuan, with Qingyuan below and the platform above.
乘成先生学海龙,眼高四海空复空。
Riding on the knowledge of the great scholar, my eyes reach the vastness of the four seas, yet find emptiness.
如登中天骛八极,下视积苏同绛空。
Like ascending to the heavens and soaring to the eight poles, looking down to see the accumulation of Su and the emptiness of crimson.
万物一马喻多少,漆园小家穷计校。
One horse represents how much of the world, comparing the humble calculations of the Qiyuan small household.
须弥芥子亦未妙,葱岭老胡乌知道。
Even the smallest mustard seed cannot compare to the vastness of the universe, and only the old Huwu from Congling knows.

这首诗词的诗意是通过对不同视角的观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作者以永和和青原作为观察点,从不同的位置看世界,表达了对人生的多样性和变化的认识。他通过乘坐先生的学问之船,观察四海的广阔,却发现其中的空虚。作者进一步比喻自己如同登上中天,俯视八极,却发现积苏和绛空的空无一物。他用一匹马来喻指万物,对比了自己小家的琐碎计算,以及须弥和芥子的微小。最后,作者提到葱岭老胡,暗示只有那些真正了解世界的人才能理解这种观察和思考。

这首诗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它展示了作者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的深度,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索。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思想,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杨万里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