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月瘦藤与芒屦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寄题李与贤似剡庵》,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é yuè shòu téng yǔ máng jù,诗句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
四明狂客一茅屋,敕赐剡川才一曲。
安福诗人李与贤,大书似剡山扉前。
我曾著脚勾践国,奉诏昭陵省松柏。
是时八月欲半头,镜湖不足人间秋。
稽山影落水精阙,荷花露滴波中月。
季真茅屋荒苍苔,古木哀猿啼禹冗。
今君结屋河那边,疋似剡川若个言。
我到剡川君未到,似和不似然不然。
君不见,兴公旧草天台赋,元不曾识天台路。
一俛仰间已再升,何月瘦藤与芒屦
()
茅屋:用茅草所盖的房屋。
诗人:作诗的名人。
著脚松柏:1.松树与柏树。2.比喻坚贞的洁操。3.指坟墓。因古人墓地多植松柏而得名。
不足:(动)不值得:~挂齿|~为怪。②(形)不充足;不够:~之处|先天~。
人间:(名)人类社会;世间:春满~。[近]世间|人世。

《寄题李与贤似剡庵》是宋代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四明狂客一茅屋,
敕赐剡川才一曲。
安福诗人李与贤,
大书似剡山扉前。

我曾著脚勾践国,
奉诏昭陵省松柏。
是时八月欲半头,
镜湖不足人间秋。

稽山影落水精阙,
荷花露滴波中月。
季真茅屋荒苍苔,
古木哀猿啼禹冗。

今君结屋河那边,
疋似剡川若个言。
我到剡川君未到,
似和不似然不然。

君不见,兴公旧草天台赋,
元不曾识天台路。
一俛仰间已再升,
何月瘦藤与芒屦?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杨万里寄题给李与贤的剡庵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诗的开头,描述了四明山上一位狂放的客人住在茅屋中,他被皇帝赐予了一曲剡川的才子之名。接着,诗人提到了安福的诗人李与贤,他的书法就像剡山庵前的大门一样宏伟。

接下来,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到过勾践的国家,奉命去昭陵省察看松柏。当时是八月的中旬,但镜湖的景色还不足以称得上秋天的美丽。

然后,诗人描绘了稽山的影子倒映在水中的宫阙上,荷花上的露珠滴落在波浪中的月光下。季真的茅屋已经荒废,长满了苍苔,古老的树木中传来猿猴的哀鸣声,仿佛在哭泣禹王的冗长岁月。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李与贤的思念之情。诗人说,现在你已经在河的那边建起了自己的屋子,看起来就像剡川的样子,仿佛在说话一样。我到了剡川,而你还未到达,我们仿佛相互接近又相互远离。

诗的结尾,诗人询问李与贤是否看到了兴公写的《天台赋》,并表示元不曾认识通往天台的路。他仰望天空,不知不觉又升高了,不知道何时瘦弱的藤蔓和草鞋会再次相遇。

这首诗词通过对友情和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感慨。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展示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杨万里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