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中池有草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和李天麟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ù zhōng chí yǒu cǎo,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学诗须透脱,信手自孤高。
衣钵无千古,丘山只一毛。
句中池有草,子外目俱蒿。
可口端何似,霜螯略带糟。
()
学诗,信手,孤高,衣钵,千古,句中池,目俱蒿,可口端,何似,霜螯,略带

《和李天麟二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学诗必须要洒脱,信手自然地表达高远的情感。
衣钵无法传承千古,丘山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根毛。
诗句中的池塘有着茂盛的草,而眼前的子弟们都是普通的蒿草。
可口的美食与这首诗相比,就像霜螯略带酸味。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杨万里对诗歌创作的态度和对现实的观察。他认为学习诗歌创作必须要有一种洒脱自然的风格,不受拘束地表达内心的高远情感。他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作品可能无法流传千古,而世间的名山大川也只是宇宙中微不足道的存在。诗中提到的池塘草木和普通的蒿草,象征着平凡的现实生活与诗歌创作之间的对比。最后,他用美食与诗歌相比,暗示了诗歌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杨万里对诗歌创作的看法。他强调了诗歌应该具有洒脱自然的风格,不受拘束地表达内心的情感。通过对衣钵和丘山的比喻,他揭示了自己对个人成就和世俗名利的淡漠态度。诗中的池塘草木和普通的蒿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歌创作与平凡现实生活之间的差异。最后,他用美食与诗歌相比,表达了诗歌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意象,传达了杨万里对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和对现实的深刻观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杨万里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