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疑天外有知音

出自宋代陆游的《右双鹅》,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uè yí tiān wài yǒu zhī yī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断崖幽洞白云深,缥渺仙槎无古今。
飞下一峰相劳苦,却疑天外有知音
()
断崖:绝壁,陡峭的崖壁。
白云:1.天上白色的云朵。《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於帝乡。”《史记·封禅书》:“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唐苏颋《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文汇报》1983.10.12:“《蓬莱导游图》有幅照片,蓝天之下,白云之上,嵌着蓬莱阁主要建筑,似仙山又似蜃楼。”2.黄帝时期掌管刑狱的官职。《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黄帝云师云名”颜师古注引汉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唐孙逖《授裴敦复刑部尚书制》:“委之刑柄,俾践白云之师。”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实二》:“胡武平宿,贺晏元献转刑部侍郎启云:‘紫詔疏恩,白云登秩。’”3.代指《白云谣》。唐李白《大猎赋》:“哂穆王之荒诞,歌《白云》之西母。”唐白居易《八骏图》诗:“《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景耀月《远游》诗:“翠华芝盖入离镜,《黄竹》《白云》定古风。”参见“白云謡”。4.也可以用作思亲的意象。《旧唐书·狄仁杰传》:“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并州,登太行山,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宋岳珂《桯史·开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云之思,惻然悽动。”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梁瑄不归,璟每见东南白云即立望,惨然久之。”清黄遵宪《感怀》诗:“下阻黄壚上九天,白云望断眼空悬。”参见“白云篇”。5.可以比喻归隐。晋左思《招隐诗》之一:“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南朝梁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唐钱起《蓝田溪与渔者宿》诗:“一论白云心,千里沧州趣。”宋张炎《甘州》词:“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州?”明徐渭《赠余君》诗:“三年卧白云,一醉抚流水。”6.专指陈抟。宋王闢之《渑水燕谈录·高逸》:“陈摶,周世宗常召见,赐号白云先生。太平兴国初,召赴闕,太宗赐御诗云:‘曾向前朝出白云,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总把三峰乞与君。’”7.代指白云亭。参见“白云亭”。
缥渺:高远飘忽,隐隐约约的样子。
仙槎古今:古代和现代。
劳苦:(形)很重的劳动使人很累很辛苦:~大众|~功高|不辞~。[近]劳累|辛苦。
知音:(名)传说伯牙弹琴,在旁听琴的钟子期能十分准确地理解音乐的含义。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没有人比钟子期更懂得他的音乐,因此不再弹琴。后来用“知音”比喻知己。

《右双鹅》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断崖幽洞白云深,
缥渺仙槎无古今。
飞下一峰相劳苦,
却疑天外有知音。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崖上的景象,山崖陡峭,洞穴幽深,白云飘渺。在那里,有一个神秘的仙槎,它既不存在于古代,也不存在于现在。两只鹅在山峰间飞行,它们为了飞越峰顶付出了艰辛努力,但仍然怀疑自己是否能够找到与之心灵相通的知音。

赏析:
这首诗词以山崖、白云和仙槎等意象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思考和追求。断崖和幽洞象征着人生的险峻和未知,白云的缥渺则暗示着远离尘世的仙境。仙槎是一种神话中的仙人乘坐的船,它的存在超越了时间的限制,体现了作者对超越尘世的向往。飞越山峰的鹅代表着追求者,它们为了找到知音而不断努力,但心中仍抱有怀疑。诗中的知音意味着能够真正理解自己思想和情感的人,作者渴望找到这样的知音,与其心灵相通。

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于超越尘世的向往和对于知音的渴望。它表达了人们在追求心灵寄托和真挚情感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矛盾和困惑。通过山崖、白云和仙槎等意象的运用,诗中融合了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的表达,给人以深远的思考和感悟。这首诗词展示了陆游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深邃的思想意境,是宋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