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觅王孙试问津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ù mì wáng sūn shì wèn jī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山头有路接无尘,欲觅王孙试问津
瞥向苍崖高处见,三三两两看游人。
()
山头:1.山的顶部;山峰。2.设立山寨的山头,比喻独霸一方的宗派:拉~。3.墙壁。4.墓地、坟地。以坟冢常在山上而得名。5.旧时对景颇族的称谓。
欲觅王孙:(名)被封王的人的子孙,也泛指一般贵族的子孙:~公子。
问津:(书)(动)打听渡口。比喻探问或尝试(多用于否定):无人~。
游人:游人yóurén[visitortopark,etc;tourist;sight-seer]见“游客”

诗词:《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山头有路接无尘,
欲觅王孙试问津。
瞥向苍崖高处见,
三三两两看游人。

中文译文:

山头上有一条无尘的小路,
我想找到王孙试着问一下路。
往上一瞥,苍崖高处可见,
几个三三两两的人在游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中的一首。诗人以游武夷山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景色和人们的游玩的观察和感慨。

首先,诗人描述了山头上的一条无尘小路,这里的“无尘”可以理解为清净、幽静的意象,暗示着这是一个避世的地方。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够遇到一个王孙(可能指高贵的人)来询问路程,这也可理解为诗人对世俗繁华的逃避和对纯净、高贵事物的追求。

然后,诗人往上一瞥,看到了苍崖高处的景色,这里的“苍崖”给人一种险峻、高大的感觉,与前面的无尘小路形成鲜明对比。高处的景色可能是指山峰、峭壁等自然景观,也可能指人们在高处游玩的情景。

最后两句描述了游人的情景,他们以三三两两的形式出现,可能是指不同的游客或者游行的队伍。这里的“三三两两”给人一种闲适、自在的感觉,也体现了武夷山作为旅游胜地的繁荣景象。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武夷山的景色和游人的情景,通过对山、路、游人等元素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高贵事物的向往,以及对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以其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将作者的思想情感与景物描写相融合,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受,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诗歌才华和对自然美的领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