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江汉日倾东。宋代。秦观。词场英妙气如虹,出入青云见事功。流马木牛通蜀漕,葛巾羽扇破渠戎。风生使者旌旄上,春在将军俎豆中。诏墨未乾人奄忽,伤心江汉日倾东。
诗词:《俞公达待制挽词二首》
一
九州英妙气如虹,
出入青云见事功。
流马木牛通蜀漕,
葛巾羽扇破渠戎。
风生使者旌旄上,
春在将军俎豆中。
诏墨未乾人奄忽,
伤心江汉日倾东。
二
北阙瞻仰镜中星,
南宫注目日垂明。
轻烟散尽云霞色,
新桂落时风雨声。
抱瑟起舞诗魔在,
凭阑倚柱赋情生。
晚来天欲雪霜重,
寒鸦常就月中鸣。
中文译文:
一
九州山河壮丽如彩虹,
俞公达才华出众,在朝堂中表现出色。
他像流马、木牛一样,通畅了蜀地的运河,
战功赫赫,葛巾羽扇破败了边境的敌人。
他的荣耀如风吹动使者的旌旗,
而春天则在将军的祭祀中。
然而,正当他的功绩还未干涸之际,他突然离世,
令人伤心,就像江汉河水倾泻东流一样。
二
北方皇宫瞻仰镜中的繁星,
南方宫殿注视着太阳的西斜。
轻烟渐渐散尽,云霞的颜色逐渐消退,
新桂花在风雨中飘落,发出声音。
他拿着瑟琴起舞,诗魔降临,
依靠栏杆,倚在柱边,写下真情实感。
夜晚降临时,天空似乎要下雪霜,
寒鸦常常在月亮中鸣叫。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两幅画面,分别表达了不同的意境。
第一首诗描绘了俞公达在朝堂中的杰出表现。他的才华出众,功绩显赫。他的形象被比喻为彩虹,象征着壮丽和多彩的风采。他的战功将敌人击败,使得边境得到了安宁。然而,他的突然离世让人感到惋惜和伤痛,好像江汉河水倒流东去一样。
第二首诗则描绘了北方和南方的景象。北方的皇宫瞻仰着星空,南方的宫殿注视着太阳的西斜。诗人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烟雾散尽、花朵飘落的景象,表达了季节的变化和人事的消逝。诗人抱着瑟琴起舞,陶醉在写诗的情感中。夜晚降临,天空预示着雪花和霜冻的到来,寒鸦在月亮中鸣叫,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丝凄凉之感。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描绘了不同的场景和情感。第一首诗以俞公达待制挽词二首》是宋代秦观的作品。这两首词的内容分别描述了俞公达在朝堂中的杰出表现和北方南方的景象。
第一首词:
九州英妙气如虹,
出入青云见事功。
流马木牛通蜀漕,
葛巾羽扇破渠戎。
风生使者旌旄上,
春在将军俎豆中。
诏墨未乾人奄忽,
伤心江汉日倾东。
中文译文:
九州山河壮丽如彩虹,
俞公达才华出众,在朝堂中表现出色。
他像流马、木牛一样,通畅了蜀地的运河,
他的葛巾、羽扇打败了边境的敌人。
他的荣耀如风吹动使者的旌旗,
而春天则在将军的祭祀中。
然而,正当他的功绩还未干涸之际,他突然离世,
令人伤心,就像江汉河水倾泻东流一样。
第二首词:
北阙瞻仰镜中星,
南宫注目日垂明。
轻烟散尽云霞色,
新桂落时风雨声。
抱瑟起舞诗魔在,
凭阑倚柱赋情生。
晚来天欲雪霜重,
寒鸦常就月中鸣。
中文译文:
北方皇宫瞻仰镜中的星星,
南方宫殿注视着太阳的西斜。
轻烟渐渐散尽,云霞的颜色逐渐消退,
新桂花在风雨中飘落,发出声音。
他拿着瑟琴起舞,诗魔降临,
依靠栏杆,倚在柱边,写下真情实感。
夜晚降临时,天空似乎要下雪霜,
寒鸦常常在月亮中鸣叫。
诗意和赏析:
这两首词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不同的情景和意境。
第一首词赞美了俞公达在朝堂中的杰出表现。九州山河的壮丽景色被比喻为彩虹,彰显了俞公达的才华和功绩。他通畅了蜀地的运河,击败了边境的敌人。他的荣耀如同风吹动使者的旌旗,而春天则在将军的祭祀中。然而,就在他的功绩未干涸之际,他突然辞世,令人伤心,如同江汉河水倾泻东流般悲凉。
第二首词描述了北方和南方的景象。北方的皇宫仰望着镜中的星星,南方的宫殿注视着太阳西斜的光芒。词中描绘了烟雾渐渐散尽、云霞颜色消退的景象,以及新桂花在风雨中飘落的声音。诗人手持瑟琴起舞,陶醉于创作诗歌的情感中。夜晚降临时,天空似乎要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秦观。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