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与道谋非食谋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次韵酬朱昌叔五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ìng yǔ dào móu fēi shí móu,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
点也自殊由与求,既成春服更何忧。
拙於人合且天合,静与道谋非食谋
未爱京师传谷口,但知乡里胜壶头。
嗟予老矣无一事,复得此君相与游。
()
嗟予老矣一事:1.一件事。2.服役一次。3.方言。
此君:①对竹的昵称,后亦泛指所好之物。②“这个人”的尊敬称法:此君虽逝,精神永存。③“这个人”的讽刺称法:此君恶行,人所不齿。
相与:1.相偕、相互。2.结交。3.朋友,交情好的人。

这首诗词是宋代文人王安石所作,题为《次韵酬朱昌叔五首》。下面是我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点也自殊由与求,
既成春服更何忧。
拙於人合且天合,
静与道谋非食谋。
未爱京师传谷口,
但知乡里胜壶头。
嗟予老矣无一事,
复得此君相与游。

诗意:
这首诗是王安石以对朱昌叔的五首诗作为回应所作的。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赞美和感慨。诗中主要表达了以下几层含义:

首先,诗人认为自己的才华虽然平凡,但是在追求真理和道德方面与众不同。他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一个境界,穿上春天的服装,不再有任何忧虑。这里的春服可以理解为诗人在心灵上达到了一个愉悦、安宁的状态。

其次,诗人自谦自己的才华拙劣,但他认为自己与天地之间有一种奇妙的共鸣。他不追逐世俗的功名利禄,而是静静地思考道德和真理的问题。他认为这种追求并非是为了满足生活的需求,而是一种心灵追求和修炼。

然后,诗人提到自己并不向往繁华的京师,而是喜欢乡间的宁静和山水之间的美景。他对京师的了解仅限于传闻,但是对故乡的山水景色却了如指掌。这里的胜壶头可以理解为诗人心目中乡村景色的代表,表达了他对清幽自然环境的向往和喜爱。

最后,诗人表示自己已经年老,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他忙碌和担忧,但是他却能与朋友一起游玩。通过与朋友的交流和相伴,诗人在心灵上得到了满足和安慰。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王安石对朋友的赞美和对内心境界的自省。诗人以自谦的态度,表达了自己在道德追求和思考方面的独特性。他不追逐功名利禄,而是静心修炼,追求心灵的宁静和真理的探索。诗中也流露出对乡村自然的喜爱和向往,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和欣慰。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通过对自然、心灵和友谊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简朴宁静生活追求的理念,以及对与友人相伴的珍贵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