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半掩扫鸟迹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秋怀》,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ài mén bàn yǎn sǎo niǎo jī,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
城南平野寒多露,窗壁含风秋气度。
邻桑槭槭已欲空,悲虫啾啾促机杼。
柴门半掩扫鸟迹,独抱残编与神遇。
韩公既去岂能追,孟子有来还不拒。
()
多露,窗壁,气度,机杼,柴门,岂能追

《秋怀》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城南平野寒多露,
窗壁含风秋气度。
邻桑槭槭已欲空,
悲虫啾啾促机杼。
柴门半掩扫鸟迹,
独抱残编与神遇。
韩公既去岂能追,
孟子有来还不拒。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和对友谊的思念之情。在寒冷的城南平野上,草地上沾满了露水,窗户上吹来了秋风,这些都是秋天的气息。邻居的桑树和槭树已经凋零,只剩下几片残叶,引发了悲伤的虫儿在叫唤,仿佛在催促着织布机。柴门半掩,只有几只鸟的痕迹,作者独自坐着,怀念着过去的时光,抱着残缺的编织物,与心灵相遇。韩公已经离去,作者无法追随,但如果孟子前来,他将会欢迎。

赏析:
《秋怀》以简洁的语言和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的城南平野、窗壁含风、邻桑槭槭、悲虫啾啾等描绘了秋天的凄凉氛围,给人以寂寥和萧瑟之感。柴门半掩、扫鸟迹、独抱残编等形象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思念之情。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新友的欢迎,彰显了作者坚持真挚情感的态度。整首诗词清新凄婉,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心灵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