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辞中路候渊明

出自宋代苏轼的《次韵答孙侔》,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cí zhōng lù hòu yuān míng,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十年身不到朝廷,欲伴骚人赋落英。
但得低头拜东野,不辞中路候渊明
舣舟苕霅人安在,卜筑江淮计已成。
千里论交一言足,与君盖亦不须倾。
()
不到:1.不足,少于。2.未到;不出席或未出席。3.不周到。4.不料。5.不至于,不会。6.不至、不及。
朝廷:(名)①君主时代君主处理政事的地方。②以君主为首的中央统治机构。
骚人:屈原作《离骚》,因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后也泛指诗人。
落英:1.落下的花:~缤纷。2.初开的花。
低头:(动)①垂下头:举头望明月,~思故乡。②比喻屈服:决不向困难~。
不辞:不辞bùcí乐意去干,不辞让或不推辞不辞劳苦
中路:半路。路的当中。质量中等;普通。当中的一路。常指军队部署。
渊明:深远明达。
安在卜筑论交:争论与交谈。结交﹔交朋友。
一言:1.一句话。2.说一番话、一次进言。

《次韵答孙侔》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十年身不到朝廷,
欲伴骚人赋落英。
但得低头拜东野,
不辞中路候渊明。
舣舟苕霅人安在,
卜筑江淮计已成。
千里论交一言足,
与君盖亦不须倾。

诗意: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代写给孙侔的回诗。诗中表达了作者自己的遭遇和对友谊的感激之情。诗人苏轼因政治原因被贬谪,已经有十年没有到达朝廷。他渴望能和志同道合的才子一起写作,共同谱写辉煌的篇章。苏轼说,只要能低头向东野致敬,就不会因为中途等待渊明而感到烦恼。他询问着船在哪里停泊,江淮的计划已经顺利完成。尽管千里之间的交情只需一句话就能表达,但与朋友的交往并不需要费尽心机。

赏析:
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的豪情和对友情的珍视。苏轼被贬谪后,身处边远地区,无法到达朝廷,并感到自己的才华被束缚。然而,他并不因此气馁,而是寄望于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写作,展示自己的才华。诗中的东野和渊明都是才子之名,苏轼希望能在他们的陪伴下,写出辉煌的篇章,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志向。

诗中表达了苏轼对友谊的敬重和珍视。他说,即使只是低头向东野致敬,也不会因为等待渊明而感到烦恼。这显示了苏轼对友谊的坚守和珍惜,他并不计较距离和时间的阻隔,只要能与朋友交流,就足够满足。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苏轼在逆境中的坚韧和对友情的执着。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友谊和自己才华的渴望,同时也传递了对友情的真挚祝福。这首诗词通过对友谊的讴歌,展现了苏轼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