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道尚听莹。宋代。苏轼。不学刘更生,黄金铸上方。不学房次律,身事问颍阳。王烈亦何人,叔夜未可量。独见神山开,遽餐石髓香。至道尚听莹,粗才终蹶张。先生喜而笑,幅巾登我堂。苦誓指黄壤,要言刻青琅。蓬莱在何许,弱水空相望。且当从嵇、阮,聊复数山、王。达人友四海,曲士守一疆。慎勿使形谍,儿童惊夜光。
这首诗词是苏轼在宋代写的《次丹元姚先生韵二首》。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不学刘更生,黄金铸上方。
不学房次律,身事问颍阳。
王烈亦何人,叔夜未可量。
独见神山开,遽餐石髓香。
至道尚听莹,粗才终蹶张。
先生喜而笑,幅巾登我堂。
苦誓指黄壤,要言刻青琅。
蓬莱在何许,弱水空相望。
且当从嵇、阮,聊复数山、王。
达人友四海,曲士守一疆。
慎勿使形谍,儿童惊夜光。
中文译文:
不去学习刘更生,却去铸造黄金塔。
不去学习房次的音律,却去问候颍阳的事务。
王烈是何等人物,叔夜难以评量。
独自看见神山开放,匆忙用石髓作为香料。
至道仍然听从着莹的指示,粗俗的才华最终失败。
先生欢喜地笑着,头巾登上我的堂室。
苦心发誓指向黄土地,要言刻在青琅玕上。
蓬莱在何处,弱水空空相望。
且随从嵇、阮的行列,暂且数数山和王。
达人和四海为友,卑微的士人守护自己的疆土。
小心别让外形成为间谍,孩童受惊于夜晚的光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轼致敬丹元姚先生的作品,表达了苏轼对先生的敬佩和对人生的思考。苏轼通过对比自己不学习刘更生(刘基,唐代文学家)和房次律(房玄龄,唐代政治家)的态度,强调了对于至道和真理的追求的重要性。他认为王烈和叔夜等人的伟大之处无法评量,而自己独自看到神山开放,却匆忙地用石髓作为香料,暗示了自己粗俗的才华和行为。然而,苏轼在与丹元姚先生的交流中感到欢喜,并尊敬地邀请他登上自己的堂室。苏轼表示自己的决心,要在黄土地上刻下要言,并寻找蓬莱仙境,虽然蓬莱和弱水只是遥不可及的幻想。最后,苏轼呼唤嵇康、阮籍等古代文人的名字,表达了对他们的景仰,并呼吁达人们要友好相待,守护自己的疆土,不要让外界的形象成为间谍。他担心儿童受到夜晚光辉的惊扰,可能指的是社会上虚浮的荣耀和追逐的浮华。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对于追求真理和美好人生的思考。他通过对自己和其他人的对比,表达了对真理和道德的尊重和敬畏。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粗俗,但仍然希望通过与达人交流和学习,不断成长和进步。诗中也流露出对友谊和守护的重视,呼唤人们要珍惜友情,守护自己的家园,避免外界的干扰和破坏。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苏轼独特的写作风格,运用对比和隐喻的手法,表达了对真理和道德的思考,以及对友谊和守护的呼唤。它展现了苏轼对于追求高尚的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追求,以及对自己和他人的不同境遇的思考和反思。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