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斤竹涧越岭溪行。南北朝。谢灵运。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逶迤傍隈隩,迢递陟陉岘。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苹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情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
参考资料:
1、李运富编注.谢灵运集:岳麓书社,1999年08月:77-79
2、曹明纲撰.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2:126-127
这首诗作于元嘉二年(425年)夏,写作者沿溪而行的所见所为所想,思古忧独而又用玄理自我解脱。
参考资料:
1、李运富编注.谢灵运集:岳麓书社,1999年08月:77-79
这是谢灵运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山水诗大抵有两种写法。作者以某一风景胜地为据点,静观周围山水景物,这是一种写法;另一种,则是作者本人在旅途之中,边行路边观赏,所见之景物是不断变化的。此诗即属于后者。
谢灵运本身写过一篇《游名山志》,文中提到“斤竹涧”。后人或据今绍兴东南有斤竹岭,去浦阳江约十里,以为斤竹涧即在其附近;近人余冠英先生在其所注《汉魏六朝诗选》中则以为此涧在今浙江乐清县东,而乐清是在永嘉附近的。谢灵运在永嘉太守任上的时间是公元422至423年,而长住会稽(今绍兴市)则是公元428年(元嘉五年)以后的事。由于地点的说法不一,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因之也较难判定。好在这诗以写景为主,对写作时间不妨存疑。
此诗共二十二句,可分为五节。第一节“猿鸣”四句,写清晨动身出游时情景。第二节“逶迤”四句,写沿山路前行而越岭过涧。第三节“川渚”四句,点出溪行。以上缴足诗题全部内容,概括而精炼。第四节自“企石”以下凡六句,由景及情,联想到深山中幽居避世之人,心虽向往而无由达己之精愫。最后“情用”四句为第五节,以抽象议论作结。全诗结构严密,用词准确,是山水诗之正格。这种凝炼精致的写法极见功力,其源悉来自汉赋。窃以为大谢之山水诗乃以赋为诗的典型之作,此诗自是其代表作之一。
开头“猿鸣”二句,从听觉写起。既听到猿猴鸣叫,便知天已达曙,旅行者应该启程了。但因所居在幽谷,四面为高山所蔽,不易为日照所及,故曙光并不明显。三四句写动身上路,乃看到岩下云层密集,而花上犹有露珠流转,确是晨景。第二节,“逶迤”,指沿着曲折的小路前行。“迢递”,指山遥路远,前面似无尽头。“隈”者,山边之转弯处;“隩”(音郁)者,水涯之曲折处。“逶迤”句是说这是一条依山傍水的斜曲小径,诗人沿此路弯弯曲曲地行进。小路走完,开始登山了,翻过一蛉,须再登一岭(二岭之间山脉中断,故曰“陉”;“岘”,指小山峰),绵延不断。“过涧”句,写越岭后涉涧前行;“登栈”句,写涉涧后再走山间栈道。牵衣涉水为“厉”,“厉急”,涉过急流。“陵缅”,上升到高远处。以上四句详细摹写了自己登山过涧的行程,以下“川渚”四句转入行于溪上的描述。由于川中有渚,故溪路时直时曲。由于溪路千回百转,曲折多变,行人不能预测前面究竟应怎样走,因而一面走一面悬揣,捉摸不定。“苹萍”二句,写溪行所见。大大小小的浮萍都浮贴在水的表层,看不出下面的溪水究竟有多深,仿佛萍下乃莫测的深潭。而菰蒲则挺生于水上,从茎叶中间望下去,能清晰地看到它们的根部插在水底泥中,所以显得水很清浅。
值得研究的是第四节的六句。“企石”句,是说在石上提起脚跟,用脚趾做为全身的力点,去挹取飞溅的泉水;“攀林”句,是说高攀丛林中的树枝,去摘取那还没有舒展开的初生卷叶。“想见”二句,用《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二句的语意。下面的“握兰”,暗用《山鬼》“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二句语意;“折麻”,又用《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二句语意。这里的“山阿人”,乃借喻避居山林与世隔绝的高人隐士,他们的高尚品质为诗人所敬慕,而他们所生活的自由天地则更为作者所向往。可是这样的人只存在于诗人的理想或幻想之中,因此作者所向往和歆慕的那种超脱尘世的生活也就无从成为现实。所以作者说,虽有“握兰”、“折麻”以赠知音的殷勤美意,却只能空空郁结在心中而无由展现出来。基于这四句诗的涵义,可知上面的“企石”二句,并不是作者本人去“挹飞泉”和“摘叶卷”,而是写那位“被薜荔”而“带女萝”的“山阿人”当寻取生活资料时在深山中的具体行动——以泉水为饮,以嫩叶为食:这同样是诗人想像中的产物。如果说“企石”二句只是写实,是诗人本身的行动,那么“挹飞泉”犹可说也;“摘叶卷”又有什么意义呢?谢灵运虽以游山玩水名噪一时,却未必攀摘初生的嫩树叶来果腹充饥。所以应该把这两句看成倒装句式,它们同样是“想见”的宾语。所谓“若在眼”,并不仅是“山阿人”以薜萝为衣而已,还包括了“企石”、“攀林”等等活动。这样,诗境才更活,诗人丰富的想像才体现得更为生动。
最末四句,就沿途所见景物及所产生的种种思想感情略抒己见,结束全篇。“用”,因,由于。意思说:人的感情是由于观赏景物而得到美的享受的,至于深山密林中是否有“山鬼”那样的幽人,则蒙昧难知。不过就眼前所见而言,已足遗忘身外之虑;只要对大自然有一点领悟,便可把内心的忧闷排遣出去了。四句议论虽近玄言,也还是一波三折,以回旋之笔出之,并非一竿子插到底的直说。
前人评谢灵运诗,多讥其写山水景物之后每拖上一条“玄言”的尾巴。这一首也不例外。但如果设身处地为诗人着想,用这样的手法来写诗原是符合人的思维逻辑的。人们总是在接受大量感性事物之后才上升到理性思维加以整理分析,把所见所闻清出一个头绪来,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判断,或就自己的身世发出感慨。后人写山水诗亦大都如此,如韩愈的《山石》便是最明显的一例。这并非由谢灵运作俑,而是出自人们思维逻辑的必然。不过谢诗在结尾处所发的议论,往往雷同无新意,是其病耳。
参考资料:
1、《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664-666页
谢灵运(385年-433年),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14种。...
谢灵运。谢灵运(385年-433年),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14种。
秋雨中作。宋代。陆游。灯前剧论与谁同?中岁朋侪亦已空。行道敢希千载上,会心聊付一编中。雨侵坏甃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莫怪又生湖海兴,此身元自是孤篷。
赠吴布政归福建。明代。杨士奇。昔岁京华联近侍,柴门相对日相过。宪台藩府升迁数,西陜南闽越历多。冰雪满怀知节操,阳春行处想讴歌。重来未尽欢娱意,又送骊驹白玉珂。
重题陈汉卿贫亦好斋。宋代。许及之。古人重安贫,未若贫而乐。岂不爱膏粱,顾乃嗜藜藿。我闻首阳饿,荣名千驷怍。况乃陋巷子,箪瓢殊不恶。刀头得几何,蜗角战方虐。以兹悟生理,贫中始澹泊。陈侯清时英,廊庙宜著脚。圭窦势岂容,贫斋意聊托。苍生方饥渴,未可云盘礴。且来禄万钟,脱粟躬自薄。
寄谢蜀帅表起岩尚书阁学寄赠药物二首。宋代。杨万里。卧雪先生冰雪胸,小迂星履领元戎。草堂衣钵风骚将,花屋笙箫造化工。杜宇催归波正绿,海棠不睡烛斜红。遨头未了词头下,四世重新六五公。
拟古 其二。明代。朱诚泳。秋高凉风厉,灏灵发清商。井梧一以堕,昼短夜渐长。嗷嗷过鸣雁,唧唧乱啼螀。自起步中庭,夕露沾我裳。沾裳岂足惜,感时空彷徨。
颂古一○一首 其十六。宋代。释子淳。镬汤炉炭几何般,地狱三途未苦酸。须信新丰亲切语,袈裟之下莫颟顸。
满江红 题画寿总宪龚芝麓 过虎邱申文定公祠。清代。吴伟业。相国祠堂,看古树、苍崖千尺。听断涧、辘轳声紧,阑干吹笛。士女嬉游灯火乱,君臣际会松杉直。任年年、急雨打荒碑,儿童识。今古恨,兴亡迹。白社饮,青门客。叹三公旧事,吾徒萧瑟。歌舞好随时世改,溪山到处还堪忆。尽浮生、风月倒金樽,千人石。
和丘员外题湛长史旧居。唐代。韦夏卿。道胜物能齐,累轻身易退。苟安一丘上,何必三山外。云霞长若绮,松石常如黛。徒有昔王过,竟遗青史载。诗因野寺咏,酒向山椒酹。异时逢尔知,兹辰驻余旆。
游吴城西诸山四首 其一 天平。明代。王鏊。春风撩我作山行,画舫西来半日程。怪石插天欹欲堕,冷泉和月滴无声。登临不尽吴中胜,忧乐谁关范老情。晚立龙门最高处,始知身世与天平。
夜雨。宋代。陆游。点滴茅檐雨,长宵不肯晴。残缸待鸡唱,倦枕厌枭鸣。已践衰残境,况兼羁旅情。晨兴亦何事,椎髻绕廊行。
朱可大量移浙中贻诗见怀赋答 其一。明代。游朴。美人何处度云轺,远采瑶华问寂寥。侠气尚存燕市筑,惊魂初落越江潮。几年白日黄尘满,万里丹霄赤羽遥。宣室纷纷召才子,可容沦落远清朝。
次韵伯田见酬四首。元代。方回。久缺笺筒到霅滨,相逢依旧气如春。深藏尺璧元无价,时击圆蓍尚有神。桑梓兵戈三峡路,衣冠文物五朝人。片时略得陪清话,一扫胸中万斛尘。
得骐儿领解南都报书此寄勉 其二。明代。王世贞。镜里蛾眉叹不逢,承恩今际易为容。一毛吾自先惭凤,五彩而宁仅似龙。阿阁纷惊初日拥,钟山瞥见庆云从。莫矜家世青箱业,剩有余忠报九重。
秋日陈汝大载酒林氏水亭。明代。徐熥。满天秋色雁边遥,载酒芳园暑气消。柳外鸣蝉寒度雨,竹间小浦暗通潮。半林绿树迷危堞,一带苍山隔断桥。此地相逢不沉醉,更于何处避尘嚣。
括临江仙。宋代。林正大。须信乾坤如逆旅,都来一梦浮生。夜游秉烛尽欢情。阳春烟景媚,乐事史来并。座上群公皆俊秀,高谈幽赏俱清。飞觞醉月莫辞频。休论金谷罚,七步看诗成。李白清平调辞: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移植于沉香亭前。花方繁开,上乘照夜车,太真妃以步辇从。诏选梨园弟子,得乐一十六色。李龟年以歌擅一时,手持檀版,将欲歌。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命以金花笺宣赐翰林供奉李白立进清平调辞三章。白承诏旨,宿酲犹未解,援笔赋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舞红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兰干。辞进,促龟年歌之。太真妃持颇黎七宝杯,酌西凉州蒲萄酒,笑领歌辞,意甚厚。饮罢,敛绣巾重拜。上自是顾李白尤异于诸学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