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受苦洁清

出自宋代苏轼的《虾蟆培》,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ǐng shòu kǔ jié qīng,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蟆背似覆盂,蟆颐如偃月。
谓是月中蟆,开口吐月液。
根源来甚远,百尺苍崖裂。
当时龙破山,此水随龙出。
入江江水浊,犹作深碧色。
禀受苦洁清,独与凡水隔。
岂惟煮茶好,酿酒应无敌。
()
覆盂蟆颐偃月:1.横卧形的半弦月。2.泛称半月形。3.指额骨如半月之形。相法认为极贵之相。4.营阵名。5.指唐李林甫的偃月堂。
开口:(为表达请求、意见等)张口说话。
根源:(名)使事物产生的根本原因:思想~。②(动)发生(于):艺术~于劳动。
甚远禀受:亦作'禀受'。犹承受。旧常指受于自然的体性或气质。
水隔无敌:1.没有与之匹敌的对手。2.无视敌人。犹轻敌。

《虾蟆培》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描写了一只蟾蜍的形象,并以此寄托了作者自身的情感和人生观。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蟾蜍背像覆盂,蟾蜍嘴像弯月。说它是月亮中的蟾蜍,张嘴吐出月亮的液体。它的根源来自很远,使百尺高的悬崖裂开。当年龙破山时,这水随着龙一起流出。进入江中,江水变得浑浊,但它依然呈现深邃的碧色。它具有纯洁和清澈的性格,与普通的水有所区别。不仅适合煮茶,酿酒也应该无敌。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蟾蜍的形象,表达了苏轼对于纯洁和清澈之物的向往和赞美。蟾蜍背像覆盂,嘴像弯月,形象生动,给人以美好的印象。蟾蜍被称为月中之物,吐出的液体象征着月亮的精华,寓意着纯洁和高尚的品质。

诗中提到蟾蜍的根源来自很远,使高悬崖裂开,暗示着蟾蜍具有非凡的力量和能量。它与龙的形象相联系,说明它的身份和地位非同一般。尽管进入了浑浊的江水,但它依然保持着深邃的碧色,象征着它的纯洁和与众不同。

最后两句表达了蟾蜍的价值和用途。它不仅适合煮茶,还能用来酿酒,暗示着它具有独特的功效和品质,与普通的水相比无与伦比。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蟾蜍的形象寄托了作者对纯洁和优秀品质的向往,并通过对蟾蜍的描写表达了对于纯洁和独特之物的赞美。它具有形象生动、意境深远的特点,展示了苏轼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表达能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