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无补竟何事

出自宋代苏轼的《海会寺清心堂》,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fēn fēn wú bǔ jìng hé shì,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
南郭子綦初丧我,西来达摩尚求心。
此堂不说有清浊,游客自观随浅深。
两岁频为山水役,一溪长照雪霜侵。
纷纷无补竟何事,惭愧高人闭户吟。
()
达摩:1.[梵dharma]法。引申为法子,办法。2.亦作"达"﹑"达磨"。菩提达摩的省称,天竺高僧,本名菩提多罗。于南朝梁普通元年入中国,梁武帝迎至建康。后渡江往北魏,止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而化。传法于慧可。达摩为中华禅宗初祖。
此堂游客:1.游子;旅游者。2.观光者。
自观浅深山水役照雪无补:无益;无所帮助。
惭愧:(形)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心里不安。[近]羞愧。[反]欣慰。
高人闭户

诗词:《海会寺清心堂》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南郭子綦初丧我,
西来达摩尚求心。
此堂不说有清浊,
游客自观随浅深。

两岁频为山水役,
一溪长照雪霜侵。
纷纷无补竟何事,
惭愧高人闭户吟。

中文译文:
南郭子綦初失去我,
西来的达摩仍然追求心灵。
这座清心堂并不论及纯净与浊杂,
游客自行观察,随心境的深浅而定。

两年来频繁地为山水景色所困扰,
一条小溪长久地映照着雪霜的侵袭。
琐事纷纷,无法补偿,终究有何意义,
我愧对那些高人们,他们闭户思索而不言吟。

诗意:
《海会寺清心堂》是苏轼在宋代写的一首诗,它表达了对心灵的追求和对纷杂琐事的思考。诗中的海会寺清心堂是一个象征,代表人们内心深处的净土。作者提到南郭子綦初丧去了他,而西来的达摩仍然在追求心灵的真谛。诗人认为这座清心堂并不区分纯净和浊杂,它只是一个静观自己心灵深处的地方,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领悟程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和体验。

作者接着提到自己常常为琐事所困扰,比喻为两年来频繁为山水役使,一条小溪映照着雪霜的侵袭。这可能暗指作者在现实生活中被琐事纷纷所困扰,无法安心专注于内心的探索和追求。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琐事纷纷的状态感到惭愧,认为与那些高人们相比,自己闭门思索却无法言吟,感觉自己的思考和创作能力有所欠缺。

赏析:
《海会寺清心堂》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心灵追求和琐事困扰的思考。通过对清心堂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净土,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寻找真谛。同时,作者也通过描写自己的琐事困扰,表达了对自己思考和创作能力的反思和惭愧。整首诗以简洁的语句展示了苏轼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对内心境界的关注,给人以深思和启发。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