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春酒若为汤

出自宋代苏轼的《次韵乐著作送酒》,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ī hú chūn jiǔ ruò wéi tā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少年多病怯杯觞,老去方知此味长。
万斛羁愁都似雪,一壶春酒若为汤
次韵乐著作天庆观醮浊世纷纷肯下临,梦寻飞步五云深。
无因上到通明殿,只许微闻玉佩音。
()
少年:指年龄在十岁上下到十五六岁阶段的人。
多病怯杯觞方知:方才知道。
浊世:1.乱世。2.尘世。
下临飞步:快步;疾步。
只许: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zhǐxǔzhōuguānfànghuǒ,bùxǔbǎixìngdiǎndēng专制统治者自己为所欲为,不许百姓有丝毫自由。
玉佩:1.亦作"玉佩"。2.古人佩挂的玉制装饰品。

《次韵乐著作送酒》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少年多病怯杯觞,
年轻时常因病而害怕饮酒,
老去方知此味长。
年老之后才懂得酒的滋味久长。

万斛羁愁都似雪,
千斤万斛的忧愁都如同积雪一般,
一壶春酒若为汤。
但要一壶春酒如汤饮用。

次韵乐著作天庆观,
以次韵与《乐府杂录》中的《天庆观》相和,
醮浊世纷纷肯下临。
祭祀浊世纷纷的人们肯定会参与其中。

梦寻飞步五云深,
追寻梦境飞步至五云之深,
无因上到通明殿。
却无缘登上通明殿。

只许微闻玉佩音。
只能微微听到玉佩的音响。

诗意:
这首诗词以自身经历和感悟为基础,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人生的感慨。诗人在年轻时因病而对酒敬而远之,但到了年老之后才明白酒的滋味久长。诗中的“少年多病怯杯觞”和“老去方知此味长”呈现了岁月的变迁和人生经历的转变。

诗中还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世态炎凉。他用“万斛羁愁都似雪”来形容心中沉重的忧愁,同时通过“一壶春酒若为汤”的意象,表达了对于一份温暖和慰藉的渴望。

在第二部分,诗人以次韵与《乐府杂录》中的《天庆观》相和,表达了对于祭祀仪式的向往和对于纷纷浊世的思考。他希望能够参与祭祀活动,却无法登上通明殿,只能微微听到玉佩的音响,展现了对于高远理想的无奈和渴望。

赏析:
这首诗词充满了苏轼的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他通过对年轻与老去、病痛与滋味、羁愁与温暖的对比,展现了岁月流转中的人生感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于时光流逝和生命意义的思考。

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也很精彩。通过使用“杯觞”、“春酒”等意象,诗人将酒与人生经历相联系,表达了对于人生滋味的思考。同时,用“万斛羁愁都似雪”这样生动的比喻,将内心的忧愁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通过对于祭祀仪式和通明殿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对于高远理想的向往和无奈。

这首诗词既表达了个人感悟和情感,又具有普遍的人生意义,引发读者对于生命和时光的思考。它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诗人才华和对于人生的深刻洞察力,是一首值得品味和欣赏的宋代佳作。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