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功当坒春秋余

出自宋代苏轼的《夜梦》,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ì gōng dāng bì chūn qiū yú,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夜梦嬉游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
计功当坒春秋余,今乃初及桓庄初。
怛然悸悟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钓鱼。
我生纷纷婴百缘,气固多习独此偏。
弃书事君四十年,仕不顾刘书绕缠。
自视汝与丘孰贤,易韦三绝犹然仙。
如我当以犀革编。
()
童子,父师,悸悟,有如,钓鱼,气固

《夜梦》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夜晚梦见童子嬉戏,父亲和老师责备他读书不勤。回想功名事业,时光已经流逝,只及到了桓庄初年的境地。心中感到痛苦和觉悟,坐卧之间如同挂着鱼钩等待鱼儿。我生在这纷纷扰扰的世间,身处百般缘起之中,心境已经固定于此,难以改变。弃书不顾,为了事奉君主已经度过了四十年,却不顾及刘书的纷扰。自问与你和丘处士相比,谁更有才华?即使易韦三绝的才子都变得飘渺不定,何况我这个平凡之人。如同用犀牛角和兽皮编织的书卷,也许是有价值的。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自身命运的反思和对功名利禄的想法。他在夜梦中看到儿时的快乐和童年的自由,感觉时间过得很快,自己的成就也不如意。他意识到自己在纷繁的世事中迷失了自己,追求功名利禄而放弃了心中的热爱和追求。他对自己的境遇感到悲伤和不满,同时也在思考自己与其他才子的差距。

赏析:
这首诗词以夜梦为引子,通过描述梦境中的嬉戏童子和父亲、老师的责备,暗示了苏轼对自己读书功课不够勤奋的自责和后悔。他通过对春秋时期的桓庄的提及,展示了自己与历史名人的对比,以及自己在事业成就上的不如意。诗中的"挂钓鱼"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他的内心焦虑和不安。最后,他提到了易韦三绝,暗指自己的才华不及这些传世才子,以此来反思自身的成就和境遇。

整首诗词以自省和自问的口吻,表达了苏轼对功名利禄、个人成就和自身价值的矛盾思考。他通过纷繁的人世之中,以及与历史名人的对比,对自己的境遇和才华产生了怀疑和自省。这首诗词富有哲理意味,展示了苏轼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忧虑,反映了他个人的情感和心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