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用王冲之韵赠僧定渊)。宋代。王之道。败屋拥破衲,惊飙漫飕F059。不离当处人见,操彗上蓝游。弹指九州四海,浪说其来云聚,其去等风休。莫作袈裟看,吾道惯聃丘。齐死生,同宠辱,泯春秋。高名厚利,眇若天地一蜉蝣。闲举前人公案,试问把锄空手,何似步骑牛。会得个中语,净土在阎浮。
《水调歌头(用王冲之韵赠僧定渊)》是宋代诗人王之道创作的一首诗。诗人以水调歌谣的形式,表达了对僧人定渊的赞赏和祝福。
诗中描写了僧人定渊身着破烂的袈裟,住在破败的房屋里。诗人称赞他的修行不离当地,四处游走,弹指之间能游遍九州,谈论众多风云之事,却能保持超然的心境。诗人强调不要只看僧人的袈裟外表,他的道路是与聃丘相通的。诗人提到生死、宠辱、春秋等人生的悲欢离合,但对于这些荣辱得失,他都以冷静超越的态度对待。他认为,名声和利益都如同天地间的一只蜉蝣,微不足道。诗人以自己空手持锄的形象质问前人,问他们是否比得上正在修行的僧人,暗示修行的价值和意义。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僧人定渊的祝福,希望他能够达到净土的境界。
这首诗以水调歌谣的形式,旋律欢快,字句押韵,表达了诗人对僧人定渊的赞美和祝福。诗人通过对比和对前人的质问,展示了修行的真正价值和人生的无常。整首诗意境广阔,语言简练明快,给人以思考和启示。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王之道。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祈晴车中望安乐宫故址。宋代。薛季宣。罢休祈雨又祈晴,天道难知德好生。钟鼓铿锵西佛寺,草茅荒秽古王城。温舆即就凉舆便,阴气潜消煖气盈。栖凤未堪云尚密,可人日脚尚微明。
临江仙 枕上得家山二语,漫谱此调,梦生于想,歌也有思,不自知其然而然也。清代。王鹏运。歌哭无端燕月冷,壮怀销到今年。断歌凄咽若为传。家山春梦里,生计酒杯前。茆屋石田荒也得,梦归犹是家山。南云回首落谁边。拟呵湘水壁,一问左徒天。
德寿宫庆寿口号十篇。宋代。杨万里。天父晨兴未出房,君王忍冷立风廊。忽然鸣跸珠帘卷,万岁声传震八荒。
呈谢大方伯太蒙王公四首 其二。明代。韩上桂。民力东南亦已微,频年榷采事仍非。幸逢轸辖能流照,会见棠阴有所依。翠羽肯疲重驿贡,珠光从傍故池辉。膏苗转慰三农望,岭峤春深草木肥。
和铁厓《西湖竹枝。元代。宋元禧。湖光照侬双画眉,鬓边照见一茎丝。东家女伴多年别,昨日携来十岁儿。
雪夜不寐偶成短句十首用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为韵 其九。宋代。陆文圭。几欲膏吾车,老眼不识路。弟妹今何之,萧萧白发暮。
碧落茫茫秋水斜。朱门深被绿杨遮。隔溪听尽晚蝉哗。
无可奈何人怅望,难通消息树交加。能忘情者是仙家。
浣溪沙 游仙体,用“遥知杨柳是门处,似隔芙蓉无路通”,成此小令二阕 其一。清代。顾太清。碧落茫茫秋水斜。朱门深被绿杨遮。隔溪听尽晚蝉哗。无可奈何人怅望,难通消息树交加。能忘情者是仙家。
冬前一日即事。明代。释函可。忽闻城里有书来,三读书题不敢开。但得寒冬无事过,何须翘足待阳回。
游赤石进帆海诗。南北朝。谢灵运。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仲连轻齐组。子牟眷魏阙。矜名道不足。适己物可忽。请附任公言。终然谢天伐。
西征有寄翁赵徐三友。宋代。徐玑。穷冬逆旅身,薄宦此艰辛。渡水添愁思,看山忆故人。烟生村落晚,雨过竹松新。昨夜还乡梦,逢君苦未真。
藕泉 其二。明代。陈子壮。辘转丝牵只飏空,清泠不著自泥中。世间亦有如泉酒,堪摘孤根试碧筒。
送杨春州之皖。清代。王志湉。烟水一孤舟,知君作皖游。客心溪碓转,世路布帆浮。弱弟撑家累,衰亲抚稚忧。区区衣食事,奔走入羁愁。
任德广通判拉游长松以诗见贻次其韵。宋代。李流谦。鹭行鸳列几时还,虎豹何曾限九关。杂沓群公半天上,婆娑老子但尘间。平戎正倚二三策,招隐休论大小山。浯水断崖磨俗尽,凭君染笔续彪斑。
靳庄山馆即事次张侍御仲齐韵。明代。边贡。野馆千峰对,登临日载阳。山川气纡郁,天地色凄凉。未卜三秋稼,先传二月蝗。古村兵燹后,摇落见空墙。
使大梁赠同行范中翰。明代。区大相。连翩征骑帝城西,四牡骄嘶玉齿齐。池上凤书谁比翼,阁中星使旧分藜。千花汴口明朱邸,二室云边落紫泥。传道輶轩将问俗,共裁谣咏入封题。
观梅和陈天予韵。宋代。王之道。断桥疏竹带山幽,装点诗人觅句愁。多谢双鱼传尺素,绝胜斗酒得凉州。
山下水。唐代。周濆。背云冲石出深山,浅碧泠泠一带寒。不独有声流出此,会归沧海助波澜。
甲辰初度 其三。明代。袁宏道。弟兄相对黑盈颠,便是逍遥地上仙。潇碧堂中云委地,柳浪湖上雪翻天。长绦古褶缁黄队,皓齿修眉水石边。不道为官无一可,为官无此日高眠。
陶渊明己酉重九诗一首某以此年此日舟次吉水。宋代。周必大。王觐十五载,归来稀旧交。我鬓昔已华,今兹固宜凋。去国甫重五,还家倏登高。永和有兄弟,咫尺如烟霄。缅怀江东使,地远心更劳。遥知上翠微,江山胜金焦。岂无茱萸酒,望望心郁陶。相从会有日,永矣非一朝。
初秋小雨残暑未退。宋代。杨万里。雨好夫何小,凉新竟未多。飘萧才响瓦,点滴不沾荷。龙亦如侬否,渠还畏热麽。敢劳频上水,只倩挽天河。
别南康梦倩歌。明代。何南凤。古来高僧能不俗,俗人以敬僧为福。近代僧每类俗人,僧俗二般俱碌碌。是以我惟号半僧,得僧之半亦已足。何期匡南有梦庵,其人非僧更非俗。示我本言及清言,剖胆见肝空罪福。梦庵境界总全真,向外求真自劳碌。我亦当年号梦观,与君同梦无僧俗。咄哉匡山古道场,于今何异垄断局。不有道者梦其间,俗杀木石与麇鹿。我来高卧未同年,梦里名山境既熟。白云岭表系归情,剩下松间未了局。请君细看老棋盘,胜算全收方是足。是真是梦尽输筹,惺惺却恃黄粱熟。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代。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 通:濛)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