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仍存拜斗余

出自宋代苏轼的《失题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à shí réng cún bài dòu yú,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山行似觉鸟声殊,渐近神仙简寂居。
门外长溪容净足,山腰苦笋耿盘蔬。
乔松定有藏丹处,大石仍存拜斗余
弟子苍髯年八十,养生世世授遗书。
()
山行渐近山腰:指山脚到山顶的中间部分。
藏丹处弟子:(名)学生或徒弟。[反]师傅。
养生:(动)①保养生命;维持生计:~之业。②调养身心使长寿:~之道。
世世:累世;代代。
遗书:(名)①前人留下或后人刊印的著作。②死者临死时留下的书信。③(书)散失的书。

《失题二首》

山行似觉鸟声殊,
渐近神仙简寂居。
门外长溪容净足,
山腰苦笋耿盘蔬。
乔松定有藏丹处,
大石仍存拜斗余。
弟子苍髯年八十,
养生世世授遗书。

中文译文:
山行时感觉鸟声不同寻常,
逐渐接近神仙简朴的居所。
门外的长溪清澈可足以洗足,
山腰的苦笋和盘蔬菜照耀着光芒。
高大的松树一定有藏匿丹药的地方,
巨石依然保留着供奉拜斗的痕迹。
年过八旬的长者,他的弟子,
将养生之道代代相传,传授下来的是珍贵的经书。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所写,他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失题二首》描述了一幅山行的景象,通过景物的描绘与思考,表达了一种追求简朴与长寿的理想生活态度。

首先,诗人感叹山行时鸟声的特殊之处,暗示自己的心境也与众不同,与常人有所区别。接着,他描述了一个神仙般简朴的居所,暗示了他对于返璞归真、追求简单生活的向往。在他眼中,门外的长溪是纯净不染的,足以洗净尘世的烦恼。山腰上的苦笋和盘蔬,象征着朴素的生活,耀眼而美好。

诗中出现的乔松和大石,暗示了自然界的长寿和坚固。乔松可能是指高大的松树,传说松树有护身和延年益寿的功效,因此诗中描述乔松定有藏丹药的地方,暗示了长寿的希望。大石则象征着历史的沉淀和坚定不移的信仰,仍然保留着拜斗的痕迹,传递着一种坚守和虔诚的精神。

最后,诗中出现了年过八旬、苍髯的长者和他的弟子。长者代表着经验丰富和智慧,他的弟子则象征着传承和延续。诗人通过长者和弟子的形象,表达了养生之道代代相传的意义,强调了对长寿和健康的追求,以及智慧和知识的传承。这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长寿和传统价值的重视。

总的来说,苏轼的《失题二首》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表达了对简朴生活和长寿的向往,以及对传统智慧和价值的重视。这首诗通过寥寥数语,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赋予读者以启示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