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力还思治蜀兵

出自宋代苏轼的《次许冲元韵送成都高士敦钤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ú lì hái sī zhì shǔ bīng,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栘中老监本虚名,懒作燕山万里行。
(余与高君奉使契丹,辞免不行。
)坐看飞鸿迎使节,归来骏马换倾城。
高才本不缘勋阀,余力还思治蜀兵
西望雪山烽火尽,不妨樽酒寄平生。
()
监本虚名:(名)不符合实际的名誉。
万里行不行:1.不可以;强调非…不可;不被允许:开玩笑可以,欺负人可~。2.没用,不会有用或有效:你知道,我在工程技术方面是~的。3.接近于死亡:老太太病重,眼看~了。4.不好:这件衣服的手工~。5.表示程度极深;不得了(用在“得”字后做补语):累得~。大街上热闹得~。
坐看使节:使节shǐjié∶一国派驻另一国的外交代表;一国派往另一国办事的代表得任命大使、其他政府使节和领事∶古时指使者所持的符节
归来:(动)回来:胜利~|自海外~。
骏马:骏足。即良马;跑得快的好马。
倾城:1.倾覆邦国。2.形容女子艳丽,貌压全城。3.满城、全城。
勋阀余力:余力yúlì剩余的力量;多余的精力。
平生:(名)①一生;终身:了却~之愿。②平素;从来:他~滴酒不进。

《次许冲元韵送成都高士敦钤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栘中老监本虚名,懒作燕山万里行。
(我在栘中老监中,名声虚浮,懒得去做千里迢迢的行程。)
余与高君奉使契丹,辞免不行。
(我和高君一同奉命前往契丹,但是请求免去此行未能获准。)
坐看飞鸿迎使节,归来骏马换倾城。
(我坐在这里看着信鸿迎接使节,等我归来时,将骏马换成美丽的城池。)
高才本不缘勋阀,余力还思治蜀兵。
(高才本不应该受阀门的限制,而我仍然思考着如何治理蜀地的士兵。)
西望雪山烽火尽,不妨樽酒寄平生。
(向西望去,雪山上的烽火已经熄灭,不妨举起酒杯,将此生寄托其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自己的虚名和功利的厌倦之情,以及他对高士敦的钦佩和思考国家治理的决心。

首先,苏轼自称在栘中老监中,指出自己的虚名和名声的不实。他表达了对这种虚浮的名声的厌倦与懒惰,不愿再进行千里迢迢的行程。接着,他提到自己和高士敦一同奉命前往契丹,但是请求免去此行未能获准。这里表达了他对高士敦的钦佩,认为高士敦的才华本不应该受到勋阀的束缚。

然后,苏轼提到自己坐在这里看着迎接使节的场景,暗示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思考。他希望在归来时能够实现治理蜀地的愿望,用骏马换取倾城。这是苏轼对国家治理的思考和决心。

最后两句,苏轼望着西边的雪山,指出烽火已经熄灭,表达了对战乱的痛惜和对和平的向往。他提到不妨举起酒杯,将此生寄托其中,表示对平淡生活的领悟和对人生的豁达。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苏轼对名利的拒绝、对高士敦的敬佩和对国家治理的思考,同时渗透着对和平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这些思想情感在苏轼的诗词中常常出现,体现了他独特的思想和文学风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