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缘曾现宰官身

出自宋代苏轼的《纵笔三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īng yuán céng xiàn zǎi guān shē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
父老:(名)尊称年长的人:~兄弟|家乡~。
应缘官身三叉口独立:(动)①单独地站立:~山头远眺。②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不受别的国家或别的政权的统治而自主地存在:~国|宣布~。[反]依赖|依附。③单独成立:~旅|古典文献组已~出去了。④不依靠他人:~思考|~完成。
斜阳:(名)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过人:(动)超过一般人:聪明~。

《纵笔三首》是苏轼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父老争看乌角巾,
应缘曾现宰官身。
溪边古路三叉口,
独立斜阳数过人。

诗意:
这首诗词主要描绘了一个宰官(高官)的形象。父老们争相观看他戴着乌黑色帽子的场景,可能是因为他曾经担任过宰官之职。在溪边古道的三叉口,宰官独自站立,斜阳下数着路过的行人。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宰官形象的描写,展现了他在民众中的威望和令人景仰的地位。乌角巾是官员所戴的标志,父老们争相观看他的乌角巾,显示了人们对他的敬重和向往。作者通过这个形象,反映了宰官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威。

诗中提到的溪边古路三叉口,给人以寂寥和孤独的感觉。宰官独自站在这个地方,斜阳映照下,默默地数着路过的行人,显得孤高而超然。这种景象给人以思考和沉思的空间,也暗示了宰官在权力之下的孤独和压力。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宰官的形象和心理状态,展示了作者对官员身份和社会地位的思考。同时,这首诗也可以引发读者对官员、权力和社会结构的思考,呈现了宋代社会的某些特点和现象。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