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石寒松未易亲

出自宋代苏轼的《题李伯时画赵景仁琴鹤图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hǒu shí hán sōng wèi yì qīn,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清献先生无一钱,故应琴鹤是家传。
谁知默鼓无弦曲,时向珠宫舞幻仙。
丑石寒松未易亲,聊将短曲调长人。
乘轩故自非明眼,终日僛僛舞爨薪。
()
先生,家传,丑石,曲调,明眼

《题李伯时画赵景仁琴鹤图二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清献先生无一钱,
故应琴鹤是家传。
谁知默鼓无弦曲,
时向珠宫舞幻仙。
丑石寒松未易亲,
聊将短曲调长人。
乘轩故自非明眼,
终日僛僛舞爨薪。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苏轼赞美李伯时画的《赵景仁琴鹤图》。诗人称赞清献先生(李伯时)虽然没有财富,但他将琴和鹤作为家传的宝贝。然而,谁能知道这些琴和鹤,虽然没有弦,却能在时时刻刻向珠宫般舞动,幻化成仙鹤。诗人提到丑石和寒松,暗指画中所描绘的景物,它们并不容易亲近,但诗人却将短暂的曲调调整得更加悠长。最后,诗人坦言自己并非明眼之人,只能在终日辛苦舞动的过程中,换取生计。

赏析:
这首诗词以李伯时所画的《赵景仁琴鹤图》为题材,通过对琴鹤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艺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人称赞李伯时将琴鹤作为家传之宝,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艺术传承的重视。他赞叹琴鹤虽然没有实际的价值,却能在无声的状态下带给人以美感,仿佛在舞动的时候化身为仙鹤。这种幻化、超越现实的意象,增添了诗词的艺术神秘感。

诗中的丑石和寒松,则代表了画中的背景景物。丑石通常被认为是不符合常规审美的石头,而寒松则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质。诗人将短暂的曲调调整得更加悠长,展示了他在艰苦环境中的坚持和努力。这种对艺术和生活的态度,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追求自我价值和追求真理的思考。

最后两句诗描述了诗人自己,他自谦称自己并非明眼之人,只能通过辛勤劳作来谋取生计。这种自嘲和自省的态度,让诗词更加接地气,也表现出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看透和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李伯时画作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艺术和生活的思考与追求,同时也反映出对传统文化和自身处境的思考。它以简洁清新的语言描绘了琴鹤的神奇与艺术的力量,展示了苏轼对于人生境遇的独特见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