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会赴前溪。宋代。苏轼。西征忆南国,堂上画潇湘。照眼云山出,浮空野水长。旧游心自省,信手笔都忘。会有衡阳客,来看意渺茫。落落君怀抱,山川自屈蟠。经营初有适,挥洒不应难。江市人家少,烟村古木攒。知君有幽意,细细为寻看。咫尺殊非少,阴晴自不齐。径蟠趋后崦,水会赴前溪。自说非人意,曾经是马蹄。他年宦游处,应话剑山西。
《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三首》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他在堂上观赏一幅画作潇湘晚景图时的感受和思绪。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西征忆南国,堂上画潇湘。
照眼云山出,浮空野水长。
旧游心自省,信手笔都忘。
会有衡阳客,来看意渺茫。
落落君怀抱,山川自屈蟠。
经营初有适,挥洒不应难。
江市人家少,烟村古木攒。
知君有幽意,细细为寻看。
咫尺殊非少,阴晴自不齐。
径蟠趋后崦,水会赴前溪。
自说非人意,曾经是马蹄。
他年宦游处,应话剑山西。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轼在观赏一幅潇湘晚景图时的情景和感受。首先,苏轼的目光被画中的云山和野水所吸引,使他回忆起自己曾经西征南国的经历。在回忆之中,他反思自己过去的游历,并感慨自己信手写就的文字都已经遗忘。他预感到会有来自衡阳的客人来欣赏这幅画,但画面中的意境却显得模糊不清。
诗人以"落落君怀抱,山川自屈蟠"的形象来形容画中的山川,表达了山川之间的起伏曲折之美。苏轼认为画家在初次创作时可能会经历一些困难,但随着经营的深入,挥洒笔墨应该就不再困难。他觉得江市上的人家不多,而烟村中古老的树木却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寂静的景象。苏轼知道他的朋友有一种幽雅的情怀,所以他细细观赏这幅画,试图寻找这种幽雅的意境。
苏轼觉得虽然这幅画离他很近,但是他所经历的阴晴变化与画中的景象并不相同。他想象着径蟠(画中山川的形态)会继续向后延伸,而水面则会奔流向前的溪流。这种景象与他的主观意愿相悖,他感慨地说,这样的景象并不是人所能控制的,它们只是马蹄曾经踏过的痕迹。最后,苏轼设想了将来的官场生涯,希望能够在西部的剑山之地与朋友们畅谈。
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对一幅潇湘晚景图的观赏和思考。诗人通过对画中山川和水面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艺术创作的思考。他在观赏画作的同时,回忆起自己过去的经历,并反思自己的创作能力和文字表达。诗中融入了对友人幽雅心境的理解和对未来官场生涯的期待。
苏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画中的山川景色,通过形象的描述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山川的壮丽和曲折之美。他对画家的创作过程表示理解和赞赏,认为经营初期可能会有一些困难,但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够挥洒自如。他对烟村古木的描绘,展现了一种静谧和宁静的氛围,与江市上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苏轼通过对画作的细致观察,试图寻找其中的幽雅之意,表达了对友人幽雅心境的理解和赞赏。
诗中的最后几句表达了苏轼对未来官场生涯的期待,他希望能够在剑山西部与朋友相聚,畅谈人生。这展示了他对自由和友谊的向往,将官场视为一种机会,期望在其中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追求理想。
整首诗词通过对画作的观察和思考,展示了苏轼对自然景色、艺术创作和人生的感悟。诗人以细腻的文字表达了他对山水之美的赞美,对艺术家的理解和欣赏,以及对友情和自由的向往。这首诗词既是对画作的评论,也是诗人内心感受和思考的抒发,展示了苏轼独特的诗性和思想深度。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