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愧知几穆生醴

出自宋代苏轼的《次韵潜师放鱼》,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uǎn kuì zhī jǐ mù shēng lǐ,诗句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
法师说法临泗水,无数天花随麈尾。
劝将净业种西方,莫待梦中呼起起。
哀哉若鱼竟坐口,远愧知几穆生醴
况逢孟简对卢仝,不怕校人欺子美。
疲民尚作鱼尾赤,数罟未除吾颡泚。
法师自有衣中珠,不用辛苦沙泥底。
()
法师,说法,天花,麈尾,净业种,莫待,哀哉,知几,况逢,不怕,校人,疲民,鱼尾,自有,中珠,辛苦

《次韵潜师放鱼》是宋代文人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法师说法临泗水,
无数天花随麈尾。
劝将净业种西方,
莫待梦中呼起起。

法师在泗水边讲述佛法,
天上的莲花随着他摇曳的麈尾一同飞舞。
他劝告人们要修行净业,追求西方极乐世界,
不要等到梦中才惊醒过来。

哀哉若鱼竟坐口,
远愧知几穆生醴。
况逢孟简对卢仝,
不怕校人欺子美。

可怜的鱼儿竟然自陷口罗,
真是可悲啊,可远远地惋惜几位穆生(指自己)的醴酒。
更何况我与孟浩然、卢仝这样的朋友,一起对诗作简评,
并不怕被别人挑剔,因为我们的诗才是美丽的。

疲民尚作鱼尾赤,
数罟未除吾颡泚。
法师自有衣中珠,
不用辛苦沙泥底。

疲惫的百姓还在忙碌地捕鱼,
捕鱼的网还没有收拾干净,我的头上也沾染着泥浆。
而法师自有珍贵的珠宝藏在他的衣袋中,
根本不需要辛苦地挖掘沙泥。

这首诗词以法师放鱼为背景,通过对比法师与自己的境遇,表达了对尘世繁琐的厌倦和对自身境况的反思。法师放鱼象征着解脱与慈悲,而苏轼则以自己的情感和处境进行对照,表达了对人生追求和自我价值的思考。他通过描绘法师与自己的不同处境,表达了对尘世繁琐的不满,并对自己的生活状态进行了自省。同时,诗中也融入了友情和对诗歌创作的自信,展示了诗人的豪情与意志。

整首诗词以婉约细腻的笔触,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交织描绘,展示了苏轼独特的诗意和个人情感。同时,通过对法师放鱼与自身生活的对比,诗人抒发了对追求内心自由和远离尘世纷扰的向往,以及对友情和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自信。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