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访浮云起灭因

出自宋代苏轼的《吊天竺海月辩师三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ù fǎng fú yún qǐ miè yī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欲访浮云起灭因,无缘却见梦中身。
安心好住王文度,此理何须更问人。
()
遗迹:(名)古代或旧时代的事物遗留下来的痕迹:历史~。
无生可得:能获众望,成就大业。
生死:1.生存和死亡。2.分段生死︰谓凡夫于三界六道生死轮回时,系分段展转而受生死,故称。
犹如:(动)如同;好像:灯火辉煌,~白昼。[近]仿佛。
不是:(名)错误;过失:好意帮他,反倒说我的~|他总在背后说别人的~。
凭仗:(动)凭借:~天险|~毅力克服困难。
主人:(名)①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人民是国家的~。②接待宾客的人(跟“宾”“客”相对)。③旧时雇用仆役的人。
浮云:1.指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2.飘忽不定;3.骏马名等。
无缘:(动)没有缘分:~相见|~结识。②(动)没有缘故:~无故。③(副)无从:~说起。
梦中身何须:(副)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需要:详情我都知道了,~再说!

《吊天竺海月辩师三首》是苏轼(苏东坡)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欲访浮云起灭因,
无缘却见梦中身。
安心好住王文度,
此理何须更问人。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诗人提到他想要了解浮云升起和消散的原因,却没有机缘得见。然而,在梦中,他却看到了自己的身体。诗人认为,安心地过好自己的生活,与王文度一样,根本不需要去询问别人这些问题。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苏轼对于人生和命运的独特思考。诗人以欲访浮云起灭因作为开头,表达了他对于人世间种种事物变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然而,他却无缘亲自得见浮云的升降,无法获得直接的答案。

在诗的第三句,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梦中看到了自己的身体,这种景象暗示了诗人对于自我的思考和对于人生意义的追寻。通过梦中的身体,诗人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自己的存在和存在的意义。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观点,他认为安心地过好自己的生活,不必去问别人这些问题。这种安心自在的态度,与王文度的境界相类比,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追求的一种态度。诗人认为,人们应当关注并珍惜眼前的生活,顺其自然,不必过多地去追寻人生的意义或者解答一些无法解答的问题。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借物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安心自在生活的崇尚。它通过对浮云、梦境和身体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于存在与虚幻、追寻与安心的思考。整首诗词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