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三宿处。宋代。苏轼。八境见图画,郁孤如旧游。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日丽崆峒晓,风酣章贡秋。丹青未变叶,鳞甲欲生洲。岚气昏城树,滩声入市楼。烟云侵岭路,草木半炎州。故国千峰外,高台十日留。他年三宿处,准拟系归舟。
诗词:《郁孤台(以下四首,皆虔州·)》
八境见图画,郁孤如旧游。
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
日丽崆峒晓,风酣章贡秋。
丹青未变叶,鳞甲欲生洲。
岚气昏城树,滩声入市楼。
烟云侵岭路,草木半炎州。
故国千峰外,高台十日留。
他年三宿处,准拟系归舟。
中文译文:
来到郁孤台,如同重游八境。
山峦像翠绿的波浪涌动,水流如玉般的彩虹流淌。
阳光明媚,崆峒山清晨,风吹得秋意浓郁。
绘画的色彩未变,树叶渐生新绿。
薄雾笼罩着城市的树木,潺潺的水声传入市楼。
烟云弥漫山间的道路,草木已被炎热的夏天侵蚀一半。
故乡在千峰之外,我在高台停留了十天。
将来的某一天,我会在另外三个地方住宿,最终准备系上归舟的绳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代写的,描述了他游览郁孤台时的景色和感受。郁孤台是一个山峦起伏的地方,诗中描绘了八个不同的景境。作者感叹山峦如同翠浪一般涌动,水流则像玉般的彩虹流淌,给人以美丽的视觉感受。他形容了清晨的阳光明媚,秋风吹拂下山间的气氛让人陶醉。绘画的色彩仍然鲜明,树叶正在生长,展示了自然的生机。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城市的景象。薄雾笼罩着树木,水声传入城市楼宇,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烟云弥漫在山间的道路上,草木已经被炎热的夏天侵蚀了一半,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离开故乡,在郁孤台停留了十天,但他预计将来还会有三个地方需要住宿,最终准备回航回到故国。这里蕴含着离别和思乡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未来的期许和希望。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苏轼细腻的观察力和感受力。他巧妙地运用意象和比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在郁孤台的旅行中的美景和内心的情感波动。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展望,给人一种深思和回味的感觉。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