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孤台(以下四首,皆虔州·)

郁孤台(以下四首,皆虔州·)朗读

诗词:《郁孤台(以下四首,皆虔州·)》

八境见图画,郁孤如旧游。
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
日丽崆峒晓,风酣章贡秋。
丹青未变叶,鳞甲欲生洲。

岚气昏城树,滩声入市楼。
烟云侵岭路,草木半炎州。
故国千峰外,高台十日留。
他年三宿处,准拟系归舟。

中文译文:
来到郁孤台,如同重游八境。
山峦像翠绿的波浪涌动,水流如玉般的彩虹流淌。
阳光明媚,崆峒山清晨,风吹得秋意浓郁。
绘画的色彩未变,树叶渐生新绿。

薄雾笼罩着城市的树木,潺潺的水声传入市楼。
烟云弥漫山间的道路,草木已被炎热的夏天侵蚀一半。
故乡在千峰之外,我在高台停留了十天。
将来的某一天,我会在另外三个地方住宿,最终准备系上归舟的绳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代写的,描述了他游览郁孤台时的景色和感受。郁孤台是一个山峦起伏的地方,诗中描绘了八个不同的景境。作者感叹山峦如同翠浪一般涌动,水流则像玉般的彩虹流淌,给人以美丽的视觉感受。他形容了清晨的阳光明媚,秋风吹拂下山间的气氛让人陶醉。绘画的色彩仍然鲜明,树叶正在生长,展示了自然的生机。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城市的景象。薄雾笼罩着树木,水声传入城市楼宇,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烟云弥漫在山间的道路上,草木已经被炎热的夏天侵蚀了一半,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离开故乡,在郁孤台停留了十天,但他预计将来还会有三个地方需要住宿,最终准备回航回到故国。这里蕴含着离别和思乡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未来的期许和希望。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苏轼细腻的观察力和感受力。他巧妙地运用意象和比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在郁孤台的旅行中的美景和内心的情感波动。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展望,给人一种深思和回味的感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久客霜风入缊袍,壮心犹倚剑吹毛。武溪溪上乌台夜,猛虎一声山月高。

()

济济恒山客,堂堂骨相奇。书传先世德,文尽后人师。

进退无非命,功名不可期。胸中长策在,重看著鞭时。

()

飘零身世同秋雁,寂莫郊坰狎野宾。浪说吴刚能斫桂,无由得见月中人。

()

九九侍神仙,高高坐半天。文章二曜动,气色五星连。

簪绂趋皇极,笙歌接御筵。愿因茱菊酒,相守百千年。

()

下泽潢潦集,幽林光景迟。
羁禽有哀响,槁叶无丰姿。
粱稊不同亩,世事久当遗。

()

青丝络骢马,去府望梁城。节下趋庭处,秋来怀橘情。

别筵寒日晚,归路碧云生。千里相思夜,愁看新月明。

()
老来觅句苦难成,细把风斤镂薄冰。
行到长廊人寂寂,隔窗一点读书灯。
()
玉壶著脚四围宽,妙处其中转侧看。
顾鉴功忘鼻孔直,津流识尽髑髅乾。
夜横河汉白,霜洗斗牛寒。
休去歇去,绝言绝虑。
()

种杏年来已作林,知君利济及人深。婴孩疾痛未能语,父母爱怜空有心。

大德两仪生万物,神丹一匕直千金。旅途相遇无由报,谩把新诗满卷吟。

()
趁得君侯争佩时,平皋千晨散瑶卮。
来时马上寒休问,归日兰房梦已知。
不独吴娘夸旧事,重教江上听新诗。
凤书恐逐春风到,催起车输不放迟。
()

学问正何取,奥义涵其中。微言迪英哲,典论开颛蒙。

苟非先圣训,酝酿于心胸。虽复美衣食,将与鹿豕同。

()

暮色千林薄,秋空万里长。
寒蝉鸣晚树,归棹发斜阳。
水远天同碧,风高叶脱黄。

()

地僻柴门久不开,门开时有白鸥猜。自怜秋色空闻雁,忽漫良朋亦凿坏。

问字喜携双鲤至,寻源却共一僧来。邻仙楼上元龙在,何必西园百尺台。

()

王屋连太行,重关束其左。自古悲摧轮,多君识高卧。

凿泉深百尺,养竹成万个。诗书满高屋,谈笑惊四座。

()

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

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