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溪赴渭争趋北

出自宋代苏轼的《五郡》,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uàn xī fù wèi zhēng qū běi,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古观正依林麓断,居民来说水泉甘。
乱溪赴渭争趋北,飞鸟迎山不复南。
羽客衣冠朝上象,野人香火祝春蚕。
汝师岂解言符命,山鬼何知托老聃。
(观有明皇碑,言梦老子告以享国长久之意。
()
居民:居民是指:在本国长期从事生产和消费的人或法人,符合上述情况他国的公民也可能属于本国居民。这时,居民可分为自然人居民和法人居民。自然人居民是指那些在本国居住时间长达一年以上的个人,但官方外交使节、驻外军事人员等一律是所在国的非居民;法人居民是指在本国从事经济活动的各级政府机构、企业和非营利团体,但是国际性机构,诸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组织,是任何国家的非居民。
来说水泉:河流与泉流。特指泉流、泉水。
乱溪飞鸟:1.指在空中飞翔的鸟。2.指古代藏钩游戏中不固定属于哪一方的人。
衣冠:1.衣服和礼帽。2.指绅士,借指礼教、斯文。
朝上野人:1.居处村野的平民。2.称粗野无礼的人。3.未开化的蛮人。
香火:(名)①香烛;香和灯火:庙里~很旺。②指子孙祭祖先之事,借指后嗣:断了~。
春蚕:春季饲养的蚕。
山鬼:《楚辞·九歌》中的篇名,一般指九歌·山鬼,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此诗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叙述的是一位多情的山鬼,在山中与心上人幽会以及再次等待心上人而心上人未来的情绪,描绘了一个瑰丽而又离奇的神鬼形象。全诗把山鬼起伏不定的感情变化、千回百折的内心世界,刻画得非常细致、真实而动人。
老子:〈名〉春秋末年老聃,即李耳。古代道家主要代表人物。相传《老子》(道家的主要经典)是李耳所作。
长久:(形)久远;时间很久:~之计。

《五郡》是苏轼写的一首诗,描绘了五个郡县的景象,表达了一种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以下是我给出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古观正依林麓断,
居民来说水泉甘。
乱溪赴渭争趋北,
飞鸟迎山不复南。
羽客衣冠朝上象,
野人香火祝春蚕。
汝师岂解言符命,
山鬼何知托老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五个郡县为背景,描绘了其中的景色和人物。首先,"古观正依林麓断,居民来说水泉甘",描述了郡县周围的古庙依托在山脚下,居民们称赞着清甜的泉水。这句诗意味着大自然的景色和资源给人们带来了喜悦和滋养。

接下来,"乱溪赴渭争趋北,飞鸟迎山不复南",描绘了溪流向着渭河蜿蜒流去,而飞鸟们却飞向山脉的北方,这表达了自然界万物追求生机和向往更美好的地方的本能。

然后,"羽客衣冠朝上象,野人香火祝春蚕",描绘了文士们穿着华丽的衣冠,出现在朝廷上,而普通百姓们则在家中祭拜香火,祈愿春蚕的丰收。这句诗意味着不同阶层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和追求,但都在为美好的事物付出努力。

最后两句诗,"汝师岂解言符命,山鬼何知托老聃",表达了对于命运和道德规范的质疑。诗人认为汝师(指高人、道士)又怎么能够理解和解释命运的规律呢?而山中的鬼怪又怎么可能明白老子的思想和教诲呢?这句诗意味着人们对于命运和道德问题的思考和怀疑。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社会现象和哲学思考,展示了苏轼对于人生和宇宙的思索。他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将自然景色和人类行为相结合,表达了对于人生和命运的疑问与思考,展示了他的洞察力和诗人的情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