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凡自古亦殊途

出自宋代苏轼的《赠人》,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iān fán zì gǔ yì shū tú,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别後休论信息疏,仙凡自古亦殊途
蓬山路远人难到,霜柏威高道转孤。
旧赏未应忘楚国,新诗闻已满皇都。
谁怜泽畔行吟者,目断长安貌欲枯。
()
信息:(名)音信;消息:商品~。
殊途:异途,不同途径。
蓬山路新诗:新的诗作。指“五四”以来的白话诗。
皇都泽畔行吟者

《赠人》是苏轼(字子瞻)的一首诗,描述了他离别后的心情和对自己在文学道路上的坚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别后休论信息疏,
仙凡自古亦殊途。
蓬山路远人难到,
霜柏威高道转孤。
旧赏未应忘楚国,
新诗闻已满皇都。
谁怜泽畔行吟者,
目断长安貌欲枯。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离别后的思念之情,他谦虚地说自己的文采可能有些生疏,而世人的境遇无论是仙人还是凡人,自古以来都是各有不同的道路。他所处的蓬山之路遥远,很难有人能到达,他孤独地行走在这条高耸的道路上。他并没有忘记过去在楚国受到的赏识,而他的新诗已经传遍了皇都。然而,谁会同情并欣赏那些在泽畔行走吟唱的人呢?他觉得自己在长安的容貌已经快要枯槁了。

赏析:
《赠人》是苏轼创作于宋代的一首诗,通过自述离别后的心境,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对文学创作的坚持。诗中运用了不少意境的描绘,使人们能够感受到苏轼内心的忧伤和无奈。

首先,苏轼谦虚地说自己的信息传达可能有些生疏,暗示了他在离别后可能受到了某种限制,无法像过去那样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接着,他通过对仙凡殊途的描绘,表达了自己作为文人与世人之间的差异和隔阂。

其次,苏轼描述了自己所处的蓬山之路的遥远和孤独。蓬山被视为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而苏轼则置身于这条遥远的道路上,很难有人能到达。这种孤独和高耸的道路给人一种壮丽和凄美的感觉,同时也凸显了苏轼在文学道路上的孤独奋斗。

然后,苏轼提到了过去在楚国受到的赏识和新诗在皇都的传播。这表明尽管他离别后孤独寂寞,但他并没有忘记过去的荣耀,同时也说明他在文学创作上的坚持和追求。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那些在泽畔行走吟唱的人的关切和思念之情。他感叹自己在长安的容貌已经快要枯槁,暗示了他在离别后的困境和沧桑。这一句表达了对自己困境的无奈和对那些在艰难境地中仍在创作的同道的同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语言表达了苏轼离别后的孤独和对创作的执着,同时也反映了文人在世俗世界中的无奈和追求真理的坚持。诗中运用了意境描绘和隐喻手法,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