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为老人夜扣关

出自宋代苏轼的《张竞辰永康所居万卷堂》,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uà wéi lǎo rén yè kòu guān,诗句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
君家四壁如相如,卷藏天禄吞石渠。
岂惟邺侯三万轴,家有世南行秘书。
儿童拍手笑何事,笑人空腹谈经义。
未许中郎得异书,且共扬雄说奇字。
清江萦山碧玉环,下有老龙千古闲。
知君好事家有酒,化为老人夜扣关
留侯之孙书满腹,玉函宝方何用读。
濠梁空复五车多,圯上従来一篇足。
()
君家,相如,天禄,石渠,邺侯,秘书,儿童,拍手,经义,异书,奇字

《张竞辰永康所居万卷堂》是苏轼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君家四壁如相如,
卷藏天禄吞石渠。
岂惟邺侯三万轴,
家有世南行秘书。

儿童拍手笑何事,
笑人空腹谈经义。
未许中郎得异书,
且共扬雄说奇字。

清江萦山碧玉环,
下有老龙千古闲。
知君好事家有酒,
化为老人夜扣关。

留侯之孙书满腹,
玉函宝方何用读。
濠梁空复五车多,
圯上従来一篇足。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张竞辰在永康所居的图书馆景象。诗中提到,四壁上摆满了书籍,堪比古代文学家相如的藏书丰富。这些书籍被视为珍贵的宝藏,价值连城。除了邺侯(古代官职名)拥有三万卷书外,张竞辰家中还有世南行的秘书,他们都是知识渊博的人。

诗中描述了孩子们拍手欢笑的情景,他们笑着问成年人在空腹时讨论经义有何意义。这表达了对成年人过于追求学问而忽略日常生活的嘲讽。诗人暗示他们应该先解决生活问题,而不是过分纠结于学术讨论。

诗中还提到中郎,暗指那些渴望得到不同书籍的人。他们和扬雄一起讨论奇特的文字和知识。这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术交流的重要性的肯定。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清江和环绕山脉的美景,其中有一条老龙悠然自得地游弋。诗人知道张竞辰喜欢喝酒,所以将酒比作好事,希望他能够化身为夜晚敲门的老人,带着酒来与自己共享。

诗的最后两句提到了留侯的后代,他满腹书卷。虽然他拥有宝贵的玉函,但它却没有什么实际用途。与此同时,濠梁上空空如也,只有一篇足够的文章。这暗示着实际的行动和实践胜过纸上谈兵。

赏析:
《张竞辰永康所居万卷堂》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张竞辰家中的图书馆,以及对知识的渴望和学术交流的重要性的思考。诗中通过对孩子笑问成年人的情景,展示了对过分追求学问而忽略生活的讽刺。同时,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酒和实践的引用,表达了对平衡人生的呼唤。

该诗运用了简练而生动的语言,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传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它展示了苏轼对知诗的中文译文:
《张竞辰永康所居万卷堂》
君家四壁如相如,
卷藏天禄吞石渠。
岂惟邺侯三万轴,
家有世南行秘书。
儿童拍手笑何事,
笑人空腹谈经义。
未许中郎得异书,
且共扬雄说奇字。
清江萦山碧玉环,
下有老龙千古闲。
知君好事家有酒,
化为老人夜扣关。
留侯之孙书满腹,
玉函宝方何用读。
濠梁空复五车多,
圯上従来一篇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作品,描述了张竞辰在永康居住的万卷堂。诗中通过描绘这个图书馆,展示了张竞辰家中丰富的藏书和知识的价值。

首先,诗中提到张竞辰家四壁上摆满了书籍,这与古代文学家相如的藏书丰富相媲美。这些书籍被认为是无价之宝,价值连城。除了邺侯拥有三万卷书外,张竞辰家中还有世南行的秘书,他们都是博学多才的人。

接着,诗中描述了孩子们拍手欢笑的情景,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成年人在空腹时还要讨论经义。这表达了对成年人过于追求学问而忽略实际生活的嘲讽。诗人认为他们应该解决生活问题,而不是过分纠结于学术讨论。

诗中还提到了中郎,暗示那些渴望得到不同书籍的人。他们与扬雄一起探讨奇特的文字和知识。这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术交流的重要性的肯定。

随后,诗人描绘了清江和环绕山脉的美景,其中有一条老龙自得其乐地游弋。诗人知道张竞辰喜欢喝酒,因此将酒比作好事,希望他能化身为夜晚敲门的老人,带着酒来与诗人共享。

诗的最后两句提到了留侯的后代,他满腹书卷。虽然他拥有宝贵的玉函,但它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实际用途。与此同时,濠梁上空空如也,只有一篇足够的文章。这暗示实际的行动和实践比纸上谈兵更为重要。

整首诗运用简练而生动的语言,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传达了作者对知识和学术交流的思考。它展示了苏轼对知识渊博和实际行动的平衡的关注,同时也反映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和人际交往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