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为鬼神守

出自宋代苏轼的《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ǎng wèi guǐ shén shǒu,诗句平仄:仄仄仄平仄。
自我来关辅,南山得再游。
山中亦何有,草木媚深幽。
菖蒲人不识,生此乱石沟。
山高霜雪苦,苗叶不得抽。
下有千岁根,蹙缩如蟠虯。
长为鬼神守,德薄安敢偷。
()
草木:1.草与树木。2.指荒野。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菖蒲:水生植物,多年生草本,有香气,地下有根茎,可作香料,又可作健胃药,具长叶和辛辣味的主茎。
不识:不知道,不认识。西周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不处理,不主持。识,通“[[职]]”。
乱石不得:1.不可能;不允许。2.得不到;找不到。
鬼神:鬼与神的合称。泛指神灵、精气。偏指鬼;死去的祖先。指形体与精灵。古代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是苏轼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自我来关辅,南山得再游。
山中亦何有,草木媚深幽。
菖蒲人不识,生此乱石沟。
山高霜雪苦,苗叶不得抽。
下有千岁根,蹙缩如蟠虯。
长为鬼神守,德薄安敢偷。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苏轼在园中游赏时的感受和思考。他离开官场,自己来到山中,重新游览南山的美景。山中的景色非常迷人,草木蓬勃生长,散发着深邃幽雅的气息。其中的菖蒲花,在这乱石沟中生长,却被人们所不知道。山峰高耸,寒冷的霜雪使得苗叶无法抽芽生长。在这里生长的草木,根系复杂,蜿蜒如同蟠虯(指古代传说中的巨蛇)。它们长期以来一直受到鬼神的守护,因为它们的德行薄弱,不敢擅自窃取自然的力量。

赏析:
苏轼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山中草木的赞美和思考。他离开了繁忙的世俗生活,来到山中游览,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宁静。诗中的菖蒲花象征着一种被忽视的美,它在偏僻的石沟中默默生长,没有被人们所了解和赏识。这种描写可以引发人们对于被忽视的美好事物的思考,让人们更加关注自然界中微小而珍贵的存在。

诗中的山峰高耸、寒冷的霜雪和曲折蜿蜒的草木根系,都展现了自然界的艰难和顽强。这与人的德行相对应,苏轼通过将草木与鬼神进行对比,表达了草木的德行薄弱,不敢逾越规矩的意思。这种对德行的思考,引发了人们对于自身行为和品德的反思,提醒人们要自警自省,不敢妄为。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并借此思考了人与自然、人与德行之间的关系。这种思考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