跬步行必端。宋代。苏轼。海康杂蛮蜑,礼俗久未完。我居久闾阎,愿先化衣冠。衣冠一有耻,其下胡为颜。东邻有一士,读书寄贤关。归来奉亲友,跬步行必端。慨然顾流俗,叹息未敢弹。提提乌鸢中,见此孤翔鸾。渐能衣裘褐,袒裼知恶寒。
《和陶拟古九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海康杂蛮蜑,礼俗久未完。
在海边、康乐的地方,风俗礼仪久已不完善。
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风气混乱,礼仪被忽视的现象。
我居久闾阎,愿先化衣冠。
我长期居住在村落里,希望率先改变衣冠之风。
苏轼表达了他对社会风气改变的愿望,希望能够引领时代,改变衣冠之风,提倡新的风尚。
衣冠一有耻,其下胡为颜。
衣冠之风一旦有所耻辱,为何还要奉承迎合?
这两句表达了苏轼对于时人衣冠之风的不满,认为即使衣冠之风受到耻辱,却仍然有人追随,这种态度令他感到困惑和无奈。
东邻有一士,读书寄贤关。
我东边的邻居有一位士人,他专心读书,怀抱着对贤达的向往。
这两句描述了苏轼周围的环境,他的邻居是一个专心学习、追求贤达的人。
归来奉亲友,跬步行必端。
回到家中,我会恭敬地对待亲友,每一步都严肃庄重。
苏轼表达了他对待亲友的态度,他认为应该以恭敬和庄重的姿态对待亲友,显示出自己的礼仪之风。
慨然顾流俗,叹息未敢弹。
苏轼悲叹地回首看着这个时代的流俗风尚,叹息声未敢发出。
这两句表达了苏轼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失望和不满,他心怀叹息,但又不敢直言,深感无奈。
提提乌鸢中,见此孤翔鸾。
提起那只乌鸢,看到它独自飞翔。
这两句使用了乌鸢和孤翔鸾的隐喻,表达了苏轼自己的处境,感叹自己孤单无助的状态。
渐能衣裘褐,袒裼知恶寒。
逐渐能够穿上草衣褐衣,光胸着身体才能感受到严寒。
这两句表达了苏轼在逐渐改变自己的穿着风格,开始能够接受朴素的衣裳,体验到寒冷的感觉。
这首诗词《和陶拟古九首》通过描绘当时社会风气的混乱和衰败,以及苏轼对于礼仪风尚的思考和呼吁,表达了他对于社会风尚改变的希望和对于个人境遇的思考。苏轼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借用隐喻和比喻的手法,将个人的感悟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融入其中,展示了他对于时代风尚的反思和对于真正的美德和人格修养的追求。这首诗词既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又蕴含了苏轼对于个人品格和修养的关注,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