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拟古九首

和陶拟古九首朗读

《和陶拟古九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海康杂蛮蜑,礼俗久未完。
在海边、康乐的地方,风俗礼仪久已不完善。
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风气混乱,礼仪被忽视的现象。

我居久闾阎,愿先化衣冠。
我长期居住在村落里,希望率先改变衣冠之风。
苏轼表达了他对社会风气改变的愿望,希望能够引领时代,改变衣冠之风,提倡新的风尚。

衣冠一有耻,其下胡为颜。
衣冠之风一旦有所耻辱,为何还要奉承迎合?
这两句表达了苏轼对于时人衣冠之风的不满,认为即使衣冠之风受到耻辱,却仍然有人追随,这种态度令他感到困惑和无奈。

东邻有一士,读书寄贤关。
我东边的邻居有一位士人,他专心读书,怀抱着对贤达的向往。
这两句描述了苏轼周围的环境,他的邻居是一个专心学习、追求贤达的人。

归来奉亲友,跬步行必端。
回到家中,我会恭敬地对待亲友,每一步都严肃庄重。
苏轼表达了他对待亲友的态度,他认为应该以恭敬和庄重的姿态对待亲友,显示出自己的礼仪之风。

慨然顾流俗,叹息未敢弹。
苏轼悲叹地回首看着这个时代的流俗风尚,叹息声未敢发出。
这两句表达了苏轼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失望和不满,他心怀叹息,但又不敢直言,深感无奈。

提提乌鸢中,见此孤翔鸾。
提起那只乌鸢,看到它独自飞翔。
这两句使用了乌鸢和孤翔鸾的隐喻,表达了苏轼自己的处境,感叹自己孤单无助的状态。

渐能衣裘褐,袒裼知恶寒。
逐渐能够穿上草衣褐衣,光胸着身体才能感受到严寒。
这两句表达了苏轼在逐渐改变自己的穿着风格,开始能够接受朴素的衣裳,体验到寒冷的感觉。

这首诗词《和陶拟古九首》通过描绘当时社会风气的混乱和衰败,以及苏轼对于礼仪风尚的思考和呼吁,表达了他对于社会风尚改变的希望和对于个人境遇的思考。苏轼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借用隐喻和比喻的手法,将个人的感悟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融入其中,展示了他对于时代风尚的反思和对于真正的美德和人格修养的追求。这首诗词既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又蕴含了苏轼对于个人品格和修养的关注,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峥嵘丞相府,清切凤凰池。羡尔瑶台鹤,高栖琼树枝。

归飞晴日好,吟弄惠风吹。正有乘轩乐,初当学舞时。

()
轼彼穷阎,达士所宾。
邦无道谷,进退孰伦。
敝衣非病,无财乃贫。
赐虽不怿,清节照人。
()

废坞欢能胜,群游百任为。持竿探乳雀,掷石打黄鹂。

落果呼儿拾,逢花折自随。黄昏休拟驾,郊月巳曾期。

()
渠不改。
古有斯人。
千载谁能继后尘。
春风入手。
()
亿万饥民久籲天,天开上瑞岂徒然。
深潭龟拆寒莎底,浅土蝗遗宿麦边。
厉气已消除日后,祥霙飞堕晓风前。
醉吟楼上瀛洲客,为记三登第一年。
()

良玉不易求,跻险昆崙上。明珠谅难采,杳渺没瀛浪。

何如探大道,廓若天旷荡。驱车行弗息,圣域将可望。

()
八歌渔父意难忘,愿见寿域通八荒。
只开云梦一稊米,何似浑佥开太仓。
()

星辰曳履领千官,勇退遥辞玉笋班。梦绕西清依北斗,园开南野即东山。

会中九老谁前席?壶里三花好驻颜。漫道烟霞栖便稳,江湖廊庙正相关。

()

晚泊扁舟一问津,依然节物思羁人。
江山月照六朝梦,桃李风吹三月春。
宅枕谢公墩下路,诗寻萧寺壁间尘。

()
醉倒尚夸云液美,吟看尤觉羽毛轻。
松轩怅望情何限,竹槛留连兴愈清。
水草远含青翠色,野花仍吐细微英。
风来昼榻消残暑,雨过秋蝉送晚声。
()
远寻禅老叩林霏,松栝藏门尽十围。
好事只余投白社,娱人况复自清晖。
帆前雨重怜峰去,寺杪湍惊想瀑飞。
休夏再来曾有约,何时心迹两皈依。
()

悬车致仕倏三年,哀讣闻时倍怆然。学行固知当世重,治功有待史臣编。

退斋寂寂寒秋雨,宰木萧萧锁暮烟。令子词华追六一,表阡定见笔如椽。

()

昔闻东郭先生者,处士宁非是远孙。
空有新诗喧一邑,竟无明诏老孤村。
雷琴酷爱应同殉,草字尤工惜不存。

()

万古离怀憎物色,几生愁绪溺风光。废城沃土肥春草,

野渡空船荡夕阳。倚道向人多脉脉,为情因酒易伥伥。

()

君子尚不屈,尺蠖时求伸。欲伸而暂屈,此义难喻人。

箕比行不同,所同在其仁。不仁辞必屈,安能掩其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