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观怜焦土

出自明代朱应登的《哀谷亭(三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lóu guān lián jiāo tǔ,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
有客来传语,红巾更渡淝。
苍茫连夜遁,不暇恋春衣。
楼观怜焦土,阳和感杀机。
道逢邻舍女,新向贼中归。
()
传语红巾:红色巾帕。借指美女。见'红巾军'。
苍茫:(形)空旷;迷茫;没有边际:暮色~。
焦土:焦土jiāotǔ烈火烧焦的土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唐·杜牧《阿房宫赋》
阳和感杀机:杀机shājī[wanttokill;time,moodorplantokill]杀人的念头陡起杀机
邻舍:家住隔壁的人。

《哀谷亭(三首)》是明代朱应登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有客来传语,红巾更渡淝。
苍茫连夜遁,不暇恋春衣。
楼观怜焦土,阳和感杀机。
道逢邻舍女,新向贼中归。

诗意:
这首诗词以描绘战乱时期的动荡景象为主题,展现了人们在战乱中的痛苦和无奈。诗中描写了有客人来传递消息,红巾代表军队,渡淝指的是战斗的地方。整个大地苍茫一片,连夜逃遁,无暇顾及春衣的美好。楼观上眺望,怜悯焦土,阳光感受到杀戮的气息。在逃亡途中,作者遇到了邻舍的女子,她也是新近投靠敌寇。

赏析:
《哀谷亭(三首)》以简洁而有力的笔触,刻画了战乱时期的惨状和人们的遭遇。诗中运用了一些意象,如红巾、渡淝、焦土等,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诗人通过描写战乱中的逃亡和困苦,表达了对战争的痛苦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中的红巾和渡淝是对战争的象征,红巾代表军队,渡淝则是战斗发生的地方。苍茫连夜遁,表达了人们逃亡时的匆忙和茫然无措。楼观怜焦土,阳和感杀机,通过描写焦土和阳光,表达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破坏和死亡的气息。

诗词的最后两句,道逢邻舍女,新向贼中归,揭示了战乱时期人们的悲苦命运。邻舍女子投靠了敌寇,也许是出于保命或者生计的考虑,这反映了战乱时期人们的无奈和生存的压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战乱时期人们的苦难和无奈,通过对战争场景和人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痛恨。这首诗词既是对历史的见证,也是对战争的警示,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朱应登

(1477—1526)扬州府宝应人,字升之,号凌溪。弘治十二年进士,除南京户部主事,历官陕西提学副使、云南参政。为人爽直,恃才傲物。诗宗盛唐,格调高古,与李梦阳、何景明并称十才子。有《凌溪集》。...

朱应登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