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无去住

出自宋代释昙华的《偈颂六十首》,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tǐ wú qù zhù,诗句平仄:仄平仄仄。
现成公案,百匝千重。
峻如嶮崖,平如镜面。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
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
公案:(名)①旧时官吏审理案件时用的桌子。②指情节复杂的案件,泛指有纠纷的或离奇的事情:无头~|~小说。
镜面:镜子的表面。即鐴。湖南出产的以稻谷为原料酿造的一种酒名。
失度:谓失去分寸。犹言失去法度。失态。
邪路:邪路xiélù邪道
自然: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偈颂六十首

现成公案,百匝千重。
峻如嶮崖,平如镜面。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
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译文:
这是六十首现成的公案,
层层叠叠,琐碎纷杂。
有的险峻如嶮崖,
有的平坦如镜面。
若是过于执著,就会迷失度量,
而走入邪路。
若是自然放下,体验无常的真实,
便没有去处和停留之分。

诗意:
这首诗是释昙华所写的一首偈颂,以公案的概念表达了对人生经验的一种观察和领悟。公案意为宗教中的案例,类似于一个故事,用来说明禅宗的教义和境界。诗中的“现成公案”是指在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各种情况和经历,像是摆在面前的案例。作者通过嶮崖和镜面来形容这些经历的样貌,有些艰难险峻,有些平缓平稳。

诗中的关键是“执之失度”和“放之自然”。作者告诫读者,若过于执著于这些经历和情况,就会迷失度量,走入邪路,也就是迷失自我和真相。相反地,如果能自然地放下执念,体验人生的真实状态,就能超越起止、去住之分,达到无常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通过引导读者对生活经验的思考,作者传达了一个重要的禅宗教义:务必要超越执著和陷入四维五欲的迷恋,通过放下执念,体悟无常的真实面貌。

作者运用了嶮崖和镜面的形容,生动地描绘了世事的多变和平静的两个方面。诗中的对比和转折,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启发人们对生活的深入思考。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直抒胸臆,点明禅宗的要义,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境界的深思。读者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也能够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一种超越烦恼的方法。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昙华

释昙华(一一○三~一一六三),号应庵,俗姓江,蕲州黄梅(今属湖北)人。年十七于东禅寺去发。首依随州水南遂禅师。历谒湖南北、江东西诸老宿。至云居,礼圆悟禅师。入蜀,往见彰教绍隆,侍隆移虎丘。辞游诸方,初分座于处州连云寺,继住处州妙严寺。孝宗隆兴改元卒,年六十一。为南岳下十六世,虎丘绍隆禅师法嗣。有宋守铨等编《应庵昙华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宋李浩撰《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九、《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释昙华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