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宛宛白日暮

出自明代张宁的《士女图》,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áng chūn wǎn wǎn bái rì mù,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吴城士女越样妆,笼冠盘髻销金裳。
东风淡荡桃李月,看花不语情何长。
女伴相将牵稚子,庭院无人花正芳。
阳春宛宛白日暮,空抱花枝归洞房。
()
士女,看花,不语,女伴,稚子,庭院,阳春,日暮,花枝,洞房

《士女图》
吴城士女越样妆,
笼冠盘髻销金裳。
东风淡荡桃李月,
看花不语情何长。

女伴相将牵稚子,
庭院无人花正芳。
阳春宛宛白日暮,
空抱花枝归洞房。

中文译文:
吴城的士女装扮得美丽动人,
头戴笼冠,发髻盘起,身着华丽的金裳。
轻柔的东风吹拂着桃花和李花,
欣赏花朵却无言,情意何长。

女伴互相携手牵着孩子,
庭院里无人,花朵依然芬芳。
春日阳光如水,白天渐渐傍晚,
空抱着一枝花回到了洞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士女在吴城春日的景象。士女们精心打扮,穿着华丽的金裳,头戴盘起的发髻和华丽的笼冠。他们站在庭院中,欣赏着桃花和李花在轻柔的东风中摇曳。然而,尽管被花朵所吸引,他们却不发一言,仿佛被花朵的美丽所感动,情感无法言表。

诗的下半部分描述了女伴们相互之间携手牵着孩子,庭院里无人,但花朵依然盛开芬芳。春天的阳光洒满了整个庭院,白天渐渐过去,即将进入傍晚时分。诗中提到一个人空抱着一枝花回到洞房,暗示着有人将花朵作为喜庆的象征带回了新婚的洞房。

整首诗以描绘吴城春日的士女景象为主题,通过对士女们的装扮和他们与花朵的互动的描写,表达了一种细腻而含蓄的情感。士女们的美丽和花朵的盛开都是春天的象征,而对花朵的默然欣赏,则表达了一种情感无法言喻的内敛之美。整首诗以婉转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春日士女的情感抒发,以及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珍视和回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宁

张宁(1426—1496)字靖之,号方洲,一作芳洲,浙江海盐人,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张宁”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张宁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