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往竟千载。明代。张孟兼。豫让桥边杨柳树,春至年年青一度。行人但见柳青青,不问当时豫让名。斯人已往竟千载,遗事不随尘世改。断碑零落野苔深,谁识孤臣不二心。豫让桥,路千里,桥下滔滔东逝水。君看世上二心人,遇此多应羞愧死。
《豫让桥》是明代诗人张孟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在豫让桥边的杨柳树,
每年春天都焕发出青春的气息。
行人只看见柳树绿油油,
却不问当年豫让的名字。
这位仁者已经过去了千载,
他的事迹不会随着尘世而改变。
断碑残碣被野苔深深掩埋,
有谁能认识这位孤臣的忠心?
豫让桥,横跨千里,
桥下的东逝水滔滔不息。
君王应该看看这世间的奸心之人,
遇到这样的人,多应该感到羞愧而去世。
诗意:
《豫让桥》通过描绘豫让桥边的杨柳树、豫让的名字以及豫让的事迹,表达了对忠诚、廉洁、仁义等美德的赞扬和对奸诈、贪婪等恶行的批判。诗人以桥和杨柳树为象征,展示了道德高尚的人物和他们所代表的价值观与众不同,与世俗的欺诈和腐化形成鲜明对比。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豫让桥的描绘,将诗人对豫让的景仰和对世态炎凉的反思融合在一起。诗中的杨柳树象征着春天的气息和生机,与豫让这位伟大的人物形成对比。诗人通过描述行人只看到柳树的青翠,而不关心当年豫让的名字,暗示了人们对真正的英雄和道德价值的忽视和遗忘。
诗词的后半部分则表达了诗人对豫让的敬仰和对奸诈之人的谴责。诗中提到豫让已经过去了千载,但他的事迹和忠诚精神却不会被时间的流转所改变。断碑残碣和野苔深深掩埋的景象,象征着历史的遗忘和对忠臣的冷落。诗人呼吁君王应该认识到世间的奸诈之人,并对这种心怀恶意的行为感到羞愧而去世。
整首诗词通过对豫让的赞美和对世态炎凉的反思,展示了诗人对忠诚和道德的向往,以及对奸诈和腐败的警示,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