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羊应许更攀寻

出自明代袁昭旸的《咏阳山草堂竹赠漳河岳山人》,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iú yáng yīng xǔ gèng pān xú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草堂正倚阳山曲,袅袅琅玕涧水浔。
风坞箨辞同藓碧,云林梢长接空阴。
雨晴帘卷秋如许,日午开尊暑不侵。
过客留连盘石坐,求羊应许更攀寻
()
草堂:(名)茅屋。多指古诗人或隐士的住房:杜甫~(在四川成都)。
袅袅:(形)①形容烟缭绕上升:炊烟~。②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摆动或女子体态轻盈:垂柳~|~婷婷。③形容声音婉转,悠扬不绝:余音~。
云林:1.隐居之所。唐王维《桃源行》:“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金张斛《还家》诗:“云林无俗恣,相对可终老。”清陈大章《送胡卜子南归》诗:“白雉冈头荒圃在,未妨述作老云林。”2.汉宫馆名。《汉书·外戚传上·孝宣霍皇后》:“霍后立五年,废处昭臺宫,后十二岁,徙云林馆,乃自杀。”《晋书·外戚传序》:“遂使悼后遇云林之灾,愍怀滥湖城之酷。”3.指云梦泽。《文选·枚乘<七发>》:“游涉乎云林,周驰乎兰泽。”刘良注:“云林、云梦泽也。”4.元代画家倪瓒的别号。清侯方域《倪云林<十万图>记》:“壬辰过阳羡之亳村,定道人出所藏云林《十万图》相示,皆有云林自跋。”清纳兰性德《忆江南》词:“江南好,真箇到梁溪。一幅云林高士画,数行泉石故人题。”清沉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余扫墓山中,检有峦纹可观之石……用宜兴窰长方盆叠起一峯,偏於左而凸於右,背作横方纹,如云林石法,巉巖凹凸,若临江石磯状。”5.台湾省辖县。
过客:(名)过路的客人;旅客。
留连:1.徘徊不忍离去。2.一再挽留。
盘石:盘石pánshí极为坚硬而致密的石头。同“磐石”万人系盘石,无由达江浒。——唐·李白《丁都护歌》
攀寻

《咏阳山草堂竹赠漳河岳山人》是一首明代袁昭旸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草堂正倚阳山曲,
袅袅琅玕涧水浔。
风坞箨辞同藓碧,
云林梢长接空阴。

雨晴帘卷秋如许,
日午开尊暑不侵。
过客留连盘石坐,
求羊应许更攀寻。

译文:
我的草堂就靠在阳山的弯曲处,
山间流淌着清澈的琅玕涧水。
竹林中的风吹过,竹叶与苔藓一同摇曳,
云雾笼罩的山梢延伸到无边的阴影中。

雨过天晴时,窗帘卷起,秋天就像这样美丽,
正午的阳光照进来,炎热无法侵袭。
路过的客人停留在盘石上坐下,
寻求内心的宁静,更加向往山间的探索。

诗意:
这首诗以描述阳山上的草堂,以及与山水自然相融的景色。诗人通过描绘山中的竹林、涧水、风景和天气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山水环境的喜爱。诗中展示了阳山的静谧、秋意、清新和宜人之处,以及山间的宁静和对自由探索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自然变化的观察,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情绪。诗中的阳山、琅玕涧水和竹林等自然元素形成了和谐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氛围。诗人在描述雨过天晴的秋天时,通过对光线和温度的描绘,展现了阳光明媚、凉爽宜人的气氛。

诗中的“过客留连盘石坐,求羊应许更攀寻”表达了对山间自然环境的向往和探索的冲动。诗人通过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呼应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自由和追求的渴望。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为主题,通过对山水环境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自由探索的渴望。它展示了明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同时也给人以舒适、宁静和追求自由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