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船子冲潮回

出自明代虞堪的《瓢隐画歌》,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ī shàng chuán zi chōng cháo huí,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平。
溪山昨日风雨来,溪上船子冲潮回
白鸥微茫度岛屿,绿树恍惚迷尘埃。
烟昏气黑夜滂渤,石梁茅屋多倾颓。
壶公画里何悠哉,写此世外之蓬莱,弱水不渡良可哀。
()
风雨:(名)①风和雨:~无阻|~大作。②比喻艰难困苦:不经历~,怎么见彩虹?
白鸥微茫度岛屿:(名)岛的总称。
绿树尘埃:(名)尘土。
黑夜:晚上;夜里。
茅屋:用茅草所盖的房屋。
倾颓:倾颓qīngtuí倾覆、崩溃、衰败此后汉所以倾颓。——诸葛亮《出师表》汉室倾颓。——《三国志·诸葛亮传》
世外:世外shìwài尘世之外世外之交
弱水:1.古水名。由于水道水浅或当地人民不习惯造船而不通舟楫,只用皮筏济渡的,古人往往认为是水弱不能载舟,因称弱水。故古时所称弱水者甚多。(1)《书·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又:“导弱水至于合黎,餘波入于流沙。”上源指今甘肃山丹河,下游即山丹河与甘州河合流后的黑河,入内蒙古境后,称额济纳河。(2)《山海经·西山经》:“劳山,弱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洛。”指今陕西北部洛水上游某支流。(3)《山海经·大荒西经》:“﹝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史记·大宛列传》:“安息长老传闻条支有弱水西王母。”《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大秦国﹞西有弱水、流沙,近西王母所居处。”所指皆在西方远处以至国外。(4)《汉书·地理志下》:“金城郡……临羌。”原注:“西有须抵池,有弱水、昆仑山祠。”可能指今青海。(5)《后汉书·东夷传·夫馀》:“北有弱水。”当在今黑龙江省境内。(6)《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六年》:“魏主循弱水西行,至涿邪山。”当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7)《新唐书·西域传上·东女》:“有弱水南流。”当在今青海或西藏境。(8)《新唐书·北狄传·奚》:“以奚阿会部为弱水州。”当在今内蒙古东境。2.又名娑夷水。即今克什米尔西北部吉尔吉特附近印度河北岸支流。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高仙芝攻小勃律,进军至此。3.古代神话传说中称险恶难渡的河海。《海内十洲记·凤麟洲》:“凤麟洲在西海之中央,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弱水绕之,鸿毛不浮,不可越也。”宋苏轼《金山妙高台》诗:“蓬莱不可到,弱水三万里。”《西游记》第二二回:“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红楼梦》第二五回:“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呜呼!现象如是,虽弱水四环,锁户孤立,犹将汰於天行,以日退化。”4.犹言爱河情海。《红楼梦》第九一回:“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苏曼殊《碎簪记》:“余曰:‘然则二美并爱之矣。’庄湜復嘆曰:‘君思“弱水三千”之义,当识吾心。’余曰:‘今问子,心所先属者阿谁?’曰:‘灵芳。’”三千,喻其多。
良可哀

《瓢隐画歌》是明代诗人虞堪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瓢隐画歌

溪山昨日风雨来,
溪上船子冲潮回。
白鸥微茫度岛屿,
绿树恍惚迷尘埃。
烟昏气黑夜滂渤,
石梁茅屋多倾颓。
壶公画里何悠哉,
写此世外之蓬莱,
弱水不渡良可哀。

译文:
昨日溪山风雨来,
溪上的船只冲击着潮水回返。
白鸥微茫地飞过岛屿,
绿树在尘埃中若隐若现。
烟雾昏暗,夜色漆黑,天空湿润,
石梁上的茅屋多处倾颓。
画中的壶公啊,你多么悠然自得,
描绘了这世外桃源般的蓬莱仙境,
未能渡过那条柔弱的水实在令人悲哀。

诗意:
《瓢隐画歌》描绘了一幅山水画般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描述了昨日溪山经历了风雨,而船只则顶着潮水返回。白鸥在岛屿间飞翔,绿树在尘埃中若隐若现。这些景象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幻和流转。

接着,诗人描绘了烟雾弥漫、夜色漆黑的画面,形容了一片幽暗湿润的天空。石梁上的茅屋多处倾颓,展示了岁月的流逝和岁月带来的变迁。

最后,诗人提到了壶公画中的世外桃源——蓬莱仙境。壶公是传说中的仙人,他在画作中展现出无忧无虑、悠然自得的境界。然而,诗人提到了弱水,暗示了壶公无法渡过这条柔弱的水,表达了对壶公境界的羡慕和对壶公无法超脱尘世的感叹。

赏析:
《瓢隐画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明代诗人虞堪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的溪山、船只、白鸥和绿树等元素,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山水画般的场景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和流动的变化。

诗歌的后半部分,通过描绘烟雾弥漫的夜晚和倾颓的石梁茅屋,传达了岁月流转、万物凋零的主题。最后,诗人以壶公画中的蓬莱仙境作为寄托,表达了对世外桃源般境界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悲哀。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的意象,表达了人们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的壮美与流转,同时也思考人生的无常和追求真理与境界的艰难。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矛盾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