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州西来往频

出自明代谢肃的《长安坝》,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ǎi níng zhōu xī lái wǎng pín,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
海宁州西来往频,长安坝上最伤春。
东风桃李非无主,归燕楼台不见人。
天末云帆随望远,雨余芳草唤愁新。
故乡门巷干戈底,越客相逢话是真。
()
来往:①来和去。②交际往来。
东风:(名)①指春风。②比喻革命的力量或气势。
无主楼台:(名)①(方)凉台。②较高的台榭,泛指楼(多用于诗词戏曲):近水~先得月。
不见:1.不曾相见。2.见不着;丢失。
天末干戈:(名)泛指武器。比喻战争或动武:大动~。

《长安坝》是明代谢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海宁州西来往频,
长安坝上最伤春。
东风桃李非无主,
归燕楼台不见人。

天末云帆随望远,
雨余芳草唤愁新。
故乡门巷干戈底,
越客相逢话是真。

中文译文:

海宁州的西来往频繁,
长安坝上的景象最伤春。
东风吹拂着桃树李树,
却没有人来归燕楼台。

天空尽头云帆飘渺远,
雨过后芳草吸引新愁。
故乡的门巷战火纷飞,
越国的客人相遇言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坝的景象,以及诗人对故乡和离乡客人的思念之情。

首先,诗人提到海宁州,表示这个地方来往的人很多,频繁不断。接着,诗人表达了长安坝上的景象伤人心,暗示春天的景色让人感到伤感。这里的长安坝可以理解为一个人们聚集的地方,可能是一个市场或交通要道,诗人通过描绘这个地方的景象来表达对春天逝去的感伤之情。

然后,诗人提到了东风吹拂的桃树和李树,暗示春天的美好,但却没有人来归还故乡的楼台。这里的归燕楼台象征着故乡的建筑和家园,诗人通过表达楼台无人的状态,传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天空尽头的云帆,伴随着望远的目光,暗示诗人渴望远行和远方的生活。雨过后的芳草吸引着新的愁思,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离乡客人的同情。

最后,诗人提到故乡的门巷充满了战乱和冲突,而越国的客人相遇时所交谈的话语却是真实的。这里反映了作者身处动荡时期,故乡的战乱让人忧愁,而离乡客人之间的真诚相待则给予了诗人一些安慰和希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长安坝上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和离乡客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春天逝去和战乱时期的忧虑,同时也借此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真诚友谊的珍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谢肃

谢肃,字原功,浙江上虞人,生卒年不详。少与唐肃齐名,时称“会稽二肃”。 学问渊博,工于书法。元至正末,张士诚据吴,谢肃慨然入见献偃兵息民之策。明初,隐于乡里。洪武十九年(1386)举明经,授福建按察司佥事,后以事下狱死。...

谢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