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独穷人尽是诗。明代。陶望龄。镜里容颜颇自知,须知元颍即吾师。持筹讵免揶揄笑,顾影行遭罔两疑。薄相苦无蚕室妇,贫身半属债家儿。生来百丑鬷明面,可独穷人尽是诗。¤
诗词《览镜七首》是明代陶望龄创作的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览镜七首》
镜里容颜颇自知,
须知元颍即吾师。
持筹讵免揶揄笑,
顾影行遭罔两疑。
薄相苦无蚕室妇,
贫身半属债家儿。
生来百丑鬷明面,
可独穷人尽是诗。
中文译文:
七首诗词中,镜子里的容颜相当了解自己,
应该知道元颍即是我的师傅。
我拿着笔和纸,岂能免除嘲笑,
抬头看影子,行走中遭遇虚妄和怀疑。
相貌平平,苦于没有丝绸之家的妇女,
贫穷的身体几乎属于负债的家庭。
生来就是百般丑陋的明面,
但穷人却能尽情地创作诗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镜子和自己的容貌,表达了作者对自我认知和学识来源的思考。作者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容颜,意识到自己对自己有一定的了解,但他也明白自己的师傅元颍才是真正的导师,自己只是在学习途中。
接着,作者提到拿着笔和纸,可能指的是他的写作工具,他意识到自己在写作时很容易遭受揶揄和嘲笑。而当他抬头看自己的影子时,他感到困惑和怀疑,不确定自己是否在行走中迷失了方向。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作者的相貌和社会地位。他自称相貌平平,没有金饰丝绸的妇女,生活贫困,几乎是一个负债家庭的孩子。然而,尽管他外表平凡,他相信穷人也能创作出优秀的诗歌,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富有的。
这首诗词展现了作者对自身境遇的思考和对诗歌创作的信心。作者通过镜子和自己的影子,表达了对自我认知和学识的探索,同时也传达了对贫困和平凡生活的思考。他相信每个人都有创作的潜力,无论外貌如何,都能在诗歌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这首诗词既是对自我认同的探索,也是对诗歌创作的自信宣言。
陶望龄(1562~1609),字周望,号石篑,明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万历十七年(1589),他以会试第一、廷试第三的成绩,做了翰林院编修,参与编纂国史;曾升待讲,主管考试,后被诏为国子监祭酒。陶望龄为官刚直廉洁,不受滋垢。一生清真恬淡,以治学为最大乐事。他把做学问也当作息歇,并用“歇庵”二字名其居室,学人有时也称他为歇庵先生。陶望龄生平笃信王守仁“自得于心”的学说,认为这是最切实际的“著名深切之教”。工诗善文,著有《制草》若干卷、《歇庵集》20卷、《解庄》12卷、《天水阁集》13卷。
...
陶望龄。陶望龄(1562~1609),字周望,号石篑,明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万历十七年(1589),他以会试第一、廷试第三的成绩,做了翰林院编修,参与编纂国史;曾升待讲,主管考试,后被诏为国子监祭酒。陶望龄为官刚直廉洁,不受滋垢。一生清真恬淡,以治学为最大乐事。他把做学问也当作息歇,并用“歇庵”二字名其居室,学人有时也称他为歇庵先生。陶望龄生平笃信王守仁“自得于心”的学说,认为这是最切实际的“著名深切之教”。工诗善文,著有《制草》若干卷、《歇庵集》20卷、《解庄》12卷、《天水阁集》1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