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生树颠

出自明代陶安的《晚晴》,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ǎn fēng shēng shù diā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
江上秋阴薄,晚风生树颠
高尘卷苍霭,归鸟度青天。
牧马平芜野,捕鱼斜日船。
千村新稻熟,茅屋起炊烟。
()
晚风,高尘,青天,捕鱼,茅屋,炊烟

《晚晴》是明代诗人陶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晚晴

江上秋阴薄,
晚风生树颠。
高尘卷苍霭,
归鸟度青天。
牧马平芜野,
捕鱼斜日船。
千村新稻熟,
茅屋起炊烟。

译文:
夕阳下,江面上的秋天阴云薄弱,
晚风吹动树梢颤动。
高高的尘土卷起苍茫的雾霭,
归途的鸟儿飞过青天。
牧马在平坦的野地上散步,
捕鱼人的船在斜阳下航行。
千家万户的稻谷已经成熟,
茅屋里升起了炊烟。

诗意:
《晚晴》描绘了一个晴朗的秋天傍晚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江上秋天的宁静和平和。秋天的风吹动着树梢,高高的尘土卷起苍茫的雾霭,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感受。鸟儿飞过青天,象征着归途,给人带来一种思乡之情。牧马在野地上自由自在地奔跑,捕鱼人在斜阳下努力捕鱼,生活的场景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安详。最后,诗人描述了千家万户的稻谷已经成熟,茅屋里升起了炊烟,预示着收获的季节已经来临,乡村生活的喜悦和丰收的喜讯。

赏析:
《晚晴》以简练的语言,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的场景,展示了明代田园诗的特点。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通过描绘江上秋天的景色,传达了一种宁静、平和的氛围。诗人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牧马、捕鱼、炊烟等生活场景,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乡村世界。同时,诗中还蕴含了丰收的喜悦和对归途的思念,给人以深深的感受。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的细节,传递出明代诗人陶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简练而生动的语言,诗人表达了对宁静、和谐和丰收的美好向往,给人以深情和思考。这首诗词以其清新、简约的风格,展现了明代诗歌的特色,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色的深情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陶安

(1315—1371)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陶安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