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哭那闻动地声

出自明代彭年的《庚戌秋书事八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ě kū nà wén dòng dì shēng,诗句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
月满胡天杀气凝,建牙吹角汉家营。
五陵霜露松楸近,千里风尘辇毂惊。
累日未传青海箭,何人为扫黑山兵。
朱门金穴笙歌沸,野哭那闻动地声
¤
()
胡天:1.亦称“胡天神”。北朝时称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信奉的神。《魏书·后妃传·宣武灵皇后胡氏》:“后幸嵩高山,夫人、九嬪、公主已下从者数百人,昇于顶中。废诸淫祀,而胡天神不在其列。”《隋书·礼仪志二》:“﹝后齐﹞后主末年,祭非其鬼,至於躬自鼓儛,以事胡天,鄴中遂多淫祀,兹风至今不絶。后周欲招来西域,又有拜胡天制,皇帝亲焉。其仪并从夷俗,淫僻不可纪矣。”参阅陈垣《火祆教入中国考》第三章。2.指胡人地域的天空;亦泛指胡人居住的地方。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官》:“北风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唐常建《塞下曲》:“因嫁单于怨在边,蛾眉万古葬胡天。”宋王安石《阴山画虎图》诗:“胡天朔漠杀气高,烟云万里埋弓刀。”明徐祯卿《寄华玉》诗:“胡天白雁南飞尽,千里相思那得闻。”姜可生《甲寅秋初凭吊张煌言遗祠》诗:“隻手直欲挽狂澜,伤心未捉胡天月。”
杀气:杀气shāqì∶凶恶吓人的气势杀气腾腾[ventone’sillfeeling]∶发泄气愤;出气你有委屈就说出来,不该拿别人杀气∶阴气;寒气匈奴处北地,寒,杀气早降。——《史记·匈奴列传》∶战场上杀伐之气,借指战事杀气腾空
霜露:霜露shuānglù霜和露水,两词连用常不实指,而比喻艰难困苦的条件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宋·苏洵《六国论》
松楸风尘:(名)①旧时比喻混乱污浊的社会生活。②比喻旅途的劳累:满面~。③旧指娼妓的生活。
辇毂朱门:1.古代王公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表示尊贵。2.旧时借指豪富人家。
金穴笙歌:1.指合笙之歌。2.也可指吹笙唱歌或奏乐唱歌。
地声

《庚戌秋书事八首》是明代诗人彭年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月满胡天杀气凝,
建牙吹角汉家营。
五陵霜露松楸近,
千里风尘辇毂惊。
累日未传青海箭,
何人为扫黑山兵。
朱门金穴笙歌沸,
野哭那闻动地声。

诗意:
这首诗以庚戌年(明代万历朝)秋天的情景为背景,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社会动荡的景象。通过对战场和宫廷两个不同场景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批判和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赏析:
这首诗词以月圆之夜为背景,描绘了胡人的杀气弥漫天空,汉家军队建起防御工事吹响号角,展示了战争的紧张氛围。接着,描写了五陵地区的寒露洒在松楸树上,暗示了战争的威胁已经逼近京城。随后,描述了长途奔波的使者引起了辇毂的震动,表现了战争的迅猛与残忍。

接下来的两句“累日未传青海箭,何人为扫黑山兵”表达了战争的延续和对战争发起者的质问。青海箭是古代传递紧急消息的一种手段,说明消息还未传到,黑山兵指的是侵略者。诗人对于战争的持续和发动者的无辜质问,表达了他对战争的痛心和对和平的渴望。

最后两句“朱门金穴笙歌沸,野哭那闻动地声”则对比了宫廷和乡野的巨大反差。朱门指的是皇宫,金穴指的是富贵之家,笙歌沸指的是宫廷的喧嚣和繁荣。而乡野中的野哭,则是指农民和普通百姓因战乱而遭受的痛苦,他们的哭声无法传到宫廷,表达了社会动荡带来的不公和不平等。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与和平、宫廷与乡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痛心和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呼吁人们珍爱和平,反思战争带来的苦难。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彭年

(1505—1567)苏州府长洲人,字孔嘉,号隆池山樵。好学工书,有文名。与文徵明友善。家贫嗜酒,然除文字交外,不受升粟之馈,卒以贫困终。有《隆池山樵集》。...

彭年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