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烛烧春瑞气融。明代。金幼孜。鳌山高耸架层空,万烛烧春瑞气融。星动银河浮菡萏,天垂琼岛绽芙蓉。行行彩队穿华月,曲曲鸾笙度好风。自是太平多乐事,君王要与万方同。¤
《元夕赐午门观灯(四首)》是明代金幼孜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鳌山高耸架层空,
万烛烧春瑞气融。
星动银河浮菡萏,
天垂琼岛绽芙蓉。
行行彩队穿华月,
曲曲鸾笙度好风。
自是太平多乐事,
君王要与万方同。
中文译文:
鳌山高高耸立在云空之上,
无数蜡烛燃烧着春天的吉祥气息。
星星动荡,银河中漂浮着莲花,
天空垂下琼岛,芙蓉盛开。
彩色队伍行进,穿越华丽的月色,
曲调婉转,鸾笙声声,伴随美好的风。
这是太平盛世,多种乐事充盈其中,
君王要与天下百姓共享。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欢乐祥和的元宵节夜晚景象,以及太平盛世的美好景象。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华丽的辞藻,展示了盛大的元宵节灯会场景。
首先,诗人描述了鳌山高高耸立在空中,象征着元宵节灯会的场景高耸壮丽。接着,无数蜡烛的燃烧使得整个场景弥漫着春天的吉祥气息。
诗人接着描绘了银河中的星星闪烁不定,菡萏花漂浮其中,天空中还有琼岛出现,芙蓉盛开。这些意象表达了灯会场景的美妙,给人们带来了喜悦和美好的情感。
接下来,诗人描写了彩色队伍穿行于华丽的月光之中,曲调婉转,鸾笙声声,伴随着美好的风。这些描写增添了音乐和舞蹈的元素,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热闹而欢快。
最后两句表达了太平盛世的景象,君王与天下百姓共享欢乐。这里体现了作者对和平与繁荣的向往,以及君臣民众共同分享幸福的愿景。
整首诗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辞藻,生动地描绘了元宵节灯会的盛况,同时也借此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美好祝愿。它既展示了明代社会的繁荣景象,又反映了人们对和平安宁的向往和追求。
金幼孜(1368-1432),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新淦县(今新干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1414)与胡广、杨荣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学士。洪熙元年(1425)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任翰林学士。明宣宗时,修两朝实录。宣德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432年1月19日)卒,年六十四,赠少保,谥文靖。著有《北征录》及《后北征录》,后人集其遗文辑成《金文靖集》。
...
金幼孜。金幼孜(1368-1432),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新淦县(今新干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1414)与胡广、杨荣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学士。洪熙元年(1425)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任翰林学士。明宣宗时,修两朝实录。宣德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432年1月19日)卒,年六十四,赠少保,谥文靖。著有《北征录》及《后北征录》,后人集其遗文辑成《金文靖集》。